金玉滿庭 作品

172.第 172 章 杜甫落榜時





李泌看著杜甫這幅緊張模樣,嘆息一聲:“此次若是沒有考中……實非子美之過。”




杜甫聽出了李泌話中的安慰之意,卻沒有出聲。




忽然,院門大開,眾位舉子一擁而上,圍著官吏。




官吏將一張空白無一字的榜張貼於牆上,冷著面宣佈:“此次恩科,無一人中榜,爾等散去吧。”




說完也不管已經炸了的人群,徑直走入院內關上了貢院大門。




李泌輕嘆一聲,抬眼再看杜甫,杜甫已經面色蒼白。




“此非子美之過,李林甫乃是中書令,掌管尚書省,此次恩科由尚書省主持,縱然子美才華再高,也難抵奸臣霍亂朝綱。”李泌安慰著杜甫。




杜甫面色蒼白,抬起頭勉強扯扯嘴角,露出一個比哭更難看的笑:“是甫才華不夠……”




他的聲音已經沙啞了。




杜甫以為他有才華,能夠中舉,將一身才學貨於帝王,能夠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勸諫帝王,能夠在地方上治理一方百姓,實現他致君堯舜上的政治理想。




可他甚至連仕途都踏不上去,滿腔的抱負彷彿笑話一般。




上一次洛陽失利,杜甫尚且能夠安慰自己年少,一次失敗不算什麼,可這次,他只考了他以為自己最擅長的詩,卻依然一無所獲……




杜甫腳下踉蹌兩步,分明站在人群之中,分明四面都是路,卻覺得自己面前一條路都沒有。




他真的有本事嗎?




連詩他都寫不好啊。




舉子之中也騷動了起來,有人憤怒道:“必定是李林甫這個奸臣把持恩科,為阻斷聖人視聽方才絕我等仕途!”




“諸位,奸臣當道,聖聽矇蔽,我等理應死諫!”有人悲慼道。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之間化作流水消散,還明顯有陰謀,哪個讀書人能受得了呢?




只是李林甫早就預料到可能會有暴動,早早就調了金吾衛在此。




“退下!”金吾衛亮出來白晃晃的刀劍,呵斥著想要到右相府尋個說法的讀書人。




面對著寒光凌冽的刀劍,縱然舉子們再不願意,也只能認命離開。




杜甫被夾雜在人流中,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那硃紅的貢院高牆。




他曾經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許多人都誇過他這首詩寫得好。




寫下這首詩的那年他才二十四歲,以為自己終究有一日能夠在天下人之中脫穎而出。




最終卻是“儒冠多誤身”。




杜甫眼皮一眨,忍不住要落下淚來,又思及是在街上,卻還要顧忌讀書人的臉面,只能拼命眨了幾下眼,把眼淚逼了回去。




“子美?”




聽到李泌關切的聲音,杜甫抬起頭,匆匆道:“我還有事,就要先與十七郎辭別了……”




李泌看著杜甫佝僂的脊樑,抬起的手緩緩放了下去,嘆了口氣。




站在哭聲四起的人群中,李泌環視一圈,所見之處人人都是雙目通紅,不少舉子都抹著眼淚。




李泌攥緊了垂在衣袖下的拳頭。




他不禁想,他今日能夠如此淡定站在這,究竟是因為早就知曉這一切不過是李林甫的一場權勢炫耀,知道壽安公主的謀劃,知道太子和楊釗的後手,還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出仕還有其他路可走呢?




倘若他沒有顯赫的家族,沒有名傳天下的名聲,只有一身無處施展的才學,是否他今日也會如這些舉子一般只能眼睜睜看著空白的榜痛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