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體育那些事 作品

第41章 “國球”守住最後的尊嚴


  本屆漢城奧運會,我們的“國球”~乒乓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

  而一年前,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39屆世乒賽中,中國代表團獲得了除女雙之外的其餘六項冠軍。

  這讓國人對“乒乓球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充滿了期待。

  乒乓球開賽時,奧運會激戰正酣,由於當時中國幾大王牌之師射擊、體操、舉重及女排先後失利。

  至9月29日時,中國體育代表團僅收穫了三枚金牌,其中跳水兩枚,體操一枚。

  中國隊的奪金希望全部寄託在中國乒乓球隊身上,國人對乒乓健兒奧運奪金寄予了厚望。

  這無形中增加了中國乒乓球隊的壓力。導致國乒運動員揹著巨大的包袱上場,想贏怕輸,患得患失,致使壓力過重,影響了正常水平的發揮。

  歐洲弧圈球打法的崛起,讓中國乒乓球隊預見了漢城奧運會的艱難,但是在男單比賽中,中國三名選手江嘉良、陳龍燦、許增才全部被阻擋在四強之外,還是讓人大跌眼鏡。

  最先出局的是徐增才,作為中國自己培養的橫板弧圈球手,許增才實力不容小覷,小組賽除了以2:3負於瓦爾德內爾外,他以六個3:0完勝其他對手,邁入男單16強。

  1/8決賽,許增才對陣直板生膠打法的東道主選手金琦澤,由於對手兇狠的搏殺打法以及主場球迷壓倒性的支持,許增才在大比分2:0,第三局16:2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翻盤,遺憾止步八強。

  緊接著一代“正膠天王”江嘉良也在比賽中落馬。

  作為賽會頭號種子選手,江嘉良在39屆世乒賽蟬聯男單冠軍後,狀態開始下滑,再加上當時正膠打法缺少技術創新,尤其是反手位的“死穴”沒能徹底解決。

  而歐洲人“正手突破”(臺內正手拉球)的新技術越來越嫻熟,江嘉良在奧運會前的一些比賽中成績也不理想。

  小組賽,江嘉良七戰全勝。倒在他拍下的有匈牙利名將克蘭帕爾,以及歐洲新崛起的法國小將蓋亭和比利時塞弗。

  以小組第一名躋身16強之後,江嘉良以3:1淘汰了英國名將道格拉斯,1/4決賽對上瑞典的林德。

  此前國際交手戰績,江嘉良明顯佔有絕對優勢。首局江嘉良正手進攻頻頻得手,以21:14先勝一局。

  但從第二局開始風雲突變,林德改變了打法,反手狠壓江嘉良的中路。

  此時江嘉良體能下降,打法保守,正手側身攻無力,發球變化不多,發球搶攻的優勢也得不到發揮,被迫由攻轉為被動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