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523章 天父,凱撒與護民官

不過既然已經發生,那再糾結便沒什麼意義了。脫歡於是拿起文件,開始一板一眼地介紹起善後工作來。

“康弟弟搞出來這麼大的事情,朝廷必須表明態度。於情於理,我們都不能否定他的做法,那就只能承認他的功勞。但是這樣的話,他一下就拿了太多功績,超過同輩所有人了。碰到這種事情,就只能讓你提前出場,來作為應對。”

說完,他正好看到脫歡,便離開元老們,回到座位上,然後朝脫歡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那這件事,是您的具體授意麼?他提前就有計劃了?”有個元老問。

他環顧眾人,說起之前的經歷:“我之前,曾經和剛剛提到的郭康先生,聊過這件事。我當時問他,我朝的正式名稱,有四個單詞,叫‘元老院與羅馬人民’。那元老院、羅馬和人民這三個裡頭,如果必須捨棄一個,應該先放棄誰?”

“他給我說,應該先放棄元老院。”他說完,又看了下眾人的反應,看到他們有些驚訝,開始集中起注意力,就繼續解釋起來。

“我一開始也和伱們一樣奇怪。但後來想了下,發現這緣由也很簡單。元老這個職位,不過是個虛銜而已。官職和爵位,說白了也是人家承認才有用的東西。”他說著,反問道:“我們的先祖,最早只是在保加利亞的鄉間,經營一個農莊。那個時候,哪有元老、柱國和各種官吏?”

“他們一點點地興修水利、整理農田,哪怕首領也要每天早起,清理荒地上的荊棘和灌木。晚上還要輪流熬夜,防範野獸和賊人。如此數十年,多瑙河兩岸到處是我們的田地,四方民眾紛紛冒險逃過來投靠,說:‘羅馬尼亞有糧食啊!’於是尊奉大首領為汗,推舉領導者為元老。這些職位,就是如此而來的。”

“所以,哪怕沒有元老院,也不是什麼大事。只要人們還在希望填飽肚子,想要不被蠻夷戎狄劫掠,這個領導機構隨時都可以恢復起來。無論對我們,還是對普通公民,這些都是最不重要的。”

說完,脫歡看了看眾人的反應,果然看到不少人,都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顯得疑惑,而是開始揣摩起來。

“之後,我們又開始接著思考,問羅馬和人民,如果必須捨棄一個,應該放棄誰。結論是,應該捨棄羅馬。”他繼續說道。

“我們一開始也不叫羅馬。當年先祖們建立基業的時候,其實連個國號都沒有。需要旗號的時候,就拿姓氏湊乎一下。先汗連個自封的爵位都不會起名字,郭遠亭老丞相幫他應付外交公文,乾脆直接寫個‘河北劉公’。一直到後來和人家聯姻,才開始立起紫帳,自稱羅馬。”

“但是,和希臘諸王朝比起來,我們卻是最強大的。”脫歡對比起來:

“希臘人的王朝更迭,無非是原本的王公貴族,藉助兵變、謀反,篡位而已。歷代都是曹氏、司馬氏一般,百姓也習以為常。”

“結果,也是歷代都得國太易,太不正統,以至於朝廷威嚴掃地,八王之禍層出不窮。兵亂四起,蠻夷滑羅,前後千年不能停止。希臘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以至堂堂大國四分五裂,祖宗疆土淪為敵有。空有羅馬名號,又有什麼用?”他搖著頭說。

“我高祖劉公,原本也只是個多瑙河邊的農夫,並非哪個希臘王朝的官員或者附庸,從未接受他們的好處和任命,又反叛他們。只是因為不忍看到百姓受苦,便提著三尺長劍,率領疲憊的種田人,東奔西跑,苦心經營國家,漸漸強大起來,才接受了大都的邀請,繼承了羅馬的稱號。”

“自從神祖羅慕路斯建城以來,歷代朝廷有幾十之數,然而得國之正,無過於本朝。”他自信地說:“這是因為我們先是羅馬,才得到人心麼?並不是這樣。而是因為我們得到了人心,才成了羅馬啊。否則,為何成功的是我們,而不是那些希臘人呢?”

“我聽祖父說,當年李天策將軍率軍西進的時候,我們還沒有習慣用羅馬旗號,反而是阿勒曼尼人,喜歡自稱‘神聖羅馬帝國’。但沿途的父老,看到我們來,都說‘羅馬人總算來了’;看到阿勒曼尼軍隊出現,就說‘蠻子又來打劫了’。時間長了,連投奔我們的阿勒曼尼人,都認為他們國王的軍隊是一群蠻夷。這難道是旗號、名稱的問題麼?顯然不是,只是人心所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