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羅馬風格

  通過兩次使用諧音梗,乾隆才完成了一系列的論證。

  而紫帳汗國這邊就簡單多了,他們真的是外來戶,打起本地土貴族毫無負罪感。當然,這也導致他們和當地勢力格格不入,人家基本上都是把他們當天災看的……

  郭康給脫歡、李玄英等人講過後世的“黃禍”概念,說歐洲人對東方的排斥有多大。然而,那幾人不但不覺得這是汙衊,還很高興,覺得這個詞很帥,一聽就非常霸氣。

  脫歡告訴郭康,蠻族的特點就是畏威而不懷德。讓他們保持冷靜和敬畏,唯一的方式就是揍他,給他打怕了就行了。說白了,人家就吃這套。

  不過郭康對此還是不太滿足。

  他覺得,只靠征服和戰勝蠻族還不夠,還得考慮之後的策略。吳起說:“戰勝易,守勝難。”怎麼利用盛勢擴大自己的勢力,才是最重要的。

  紫帳汗國之前的經營其實還不錯,但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種自覺的行為,而是一系列被動的應對,純粹是被惡劣環境和軍事壓力逼出來的。

  早年的世侯們,其實也是“夏君夷民”的態度,對於自己治下的百姓,同樣覺得這就是開始接受教化的蠻夷,即使他們相互之間算是很團結,這種態度也一直存在。至於南邊正在打內戰的拜占庭小國,大家更是不怎麼當回事,甚至都沒幾個人去關心。

  作為汗廷裡當時少有的文化人,郭蓋對於尋找正統、興亡繼絕,有著很大的興趣,也是少有的從那時就開始尋找合適宣稱的人。之後的發展方向,與其說是國策,不如說是郭蓋個人的“精羅”行為。直到現在,郭康都懷疑,這是郭蓋因為遠離故土,非要找個替代品的結果。

  實際上,按家裡的說法,當年伯顏帖木兒等人,是提出過讓郭蓋找個兒子去跟希臘人聯姻的,但郭蓋不願意,結果伯顏帖木兒才安排了自己兒子頂上。這件事細想起來,其實也是挺值得玩味的。

  到了南北戰爭的時候,國家越來越大,終於成為了值得周圍一眾強國首先關注的眼中釘。同時,汗國內部的矛盾也愈發激化,草原貴族們的步步緊逼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最終,這兩種矛盾以最激烈的軍事對抗形式爆發,帶來了紫帳汗國曆史上最危險,但也可能是影響最大的一次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