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三章 明朝農民不當安安餓殍,所以是文明窪地

  “同理,歐洲這邊,倒不是那些農奴和流氓混混戰鬥力多強,而是大家本來就都一樣弱,顯不出這些人的實力了。”

  “所以我們不能憑空對比,還是得看他們所處的環境。”他總結道。

  “這麼說也是。”狄奧多拉表示贊同。

  “不過伱說的也對,明朝那個情況,確實是不好管。”郭康想了想,說。

  和紫帳汗國一樣,明朝也不可能通過行政命令和法律,快速集中土地。與那些好欺負的英格蘭農民不同,塞里斯人非常‘嬌氣’。土地兼併盛行,真的會導致大規模造反。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王朝都擋不住這種衝擊。

  所以,他們從理論上,就不太可能採用這種方式。

  實際上,明朝也不是沒有相似的機會。從歷史看,英格蘭在邁入資本主義之前,也有過一段類似的時間。

  斯圖亞特王朝末年,英格蘭的危機極為嚴重。

  在北方,蘇格蘭北虜不斷騷擾生事。東北方,與荷蘭的爭鬥愈演愈烈。而且,不僅有這些外敵,國內的矛盾也愈發激烈。貴族紛紛圈佔土地,大規模兼併田產,導致農民流離失所,流寇橫行。

  與此同時,國家雖然日漸富裕,朝廷能動用的錢糧卻捉襟見肘。因為國王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王室領地,以及關稅等少量特權。絕大多數財富被各地貴族、鄉紳扣留。他們盤踞在英格蘭東南部,那些最富庶的地區,朝廷根本沒法順利進行徵收。

  這些東南士紳,藉助議會組成了派系,與國王抗衡。國王也針鋒相對,任命親信近臣建立專門機構,試圖徵收賦稅。

  但較量的最後,國王還是被打敗了。幾名近臣先後被殺,相應的機構也被廢除。最後,連國王也被推翻,遭到處決。後世一般認為,從此以後,英國逐漸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

  這段歷史的具體情況,雖然和塞里斯頗有不同,但與明朝末年的態勢,卻隱隱有些相似。

  這麼看來,明朝沒有成功實現資本主義的原因,應該是東南士紳太弱了,無法同樣去推翻皇帝,讓塞里斯走上同樣道路的。畢竟明朝歷史上,並沒有一個組織嚴密、力量強大的“東林黨”,但英格蘭人是真有輝格黨的。

  繼續類推的話,更符合先進文明發展的方式,應該是支持東南士紳,鼓勵他們不向朝廷交稅,與皇帝對抗。

  ……感覺這個結論,應該很合乎爪哇元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