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七章 奴隸滯銷,幫幫我們!


  郭康拒絕了脫歡大部分的提議,就只保留了那個確實是“力大磚飛”性質的燈。

  因為他覺得,現在的重點是傳授和實驗。他畢竟不是專業人才,只是瞭解一些小實驗而已。當參與研究的人多起來之後,肯定會有比自己聰明的人脫穎而出,也很快會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目前的設備過於簡陋,不如等他們先研究一段時間。對於這個時代的材料、工藝,當地學者肯定比他熟悉,哪怕他們稍微打磨、精簡下,可能都比現在這個情況好。

  在這種情況下,稀缺的資金,應該主要用來讓參與者進行研究和經驗總結。與其立刻開始,建造一個巨大的奇觀,不如先建立一個小型的研究設施。每次出現改進,就掏錢升級翻新一下。這才是技術快速上升期,最佳的策略。

  這樣,不用過多少年,就能摸索出這個時代可以達到的最高水平,剩下的就慢慢等材料和工藝的突破。

  這種時期,就可以用脫歡說的方案,堆功率、堆規模了。真想建設奇觀,也最好等那種時候,而不是現在。

  至於脫歡送的斯拉夫奴隸……這個倒是確實用得著。

  脫歡聽郭康講過他的擔憂,而且也考慮過,如果科技研發趕不上西歐,會出現的問題。不過他對此倒是有信心,認為不會輸的。

  比如,眾所周知,奴隸,是羅馬的一大特色。

  雖然各個文明,基本上都曾經出現過奴隸,但像當年羅馬的意大利地區那樣,奴隸數量極其龐大,以至於奴隸成了主要經濟支柱的情況,還真的很少見。

  實際上,在郭康前世,隨著研究的深入,就有一批學者認為,奴隸社會其實是羅馬的特色,甚至只是意大利等幾個地區的特色。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軍團將數量眾多的奴隸,從整個地中海世界集中到這裡,才形成了如此奇景。

  而在其他地方,“持續獲勝、得以捕俘”和“喜歡使用奴隸”,兩個條件不見得同時能滿足。

  一個例子就是,在塞里斯,人們一度認為商朝是個奴隸社會。但隨著考古技術的快速發展,學者們逐漸發現,情況好像不是這樣。

  商朝軍隊確實整天打仗,經常抓捕俘虜,但他們並不經常“使用”俘虜,而是經常“用”俘虜。這個字在甲骨文裡,意思是殺死以用於祭祀。

  所以,商朝人看起來既不貪財,也不好色——他們不喜歡抓捕男奴來幹活,也不喜歡抓捕女奴來玩弄,而是不分男女貴賤,都殺了祭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