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六百二十三章:萬歲

  在對於南面情報的獲取中,如曹操和袁紹也皆在學習泰山軍的軍制,也構建自己的核心武備。

  通過不斷對泰山軍的學習,曹、袁二軍的戰力也是脫胎換骨。

  但戰法、軍制能學,騎兵能學嗎?優良的戰馬和騎兵兵源說沒有就是沒有,你想變出來也難。

  而漢室能出這兩個東西的地方是哪裡?無非就是幽、並、涼。就如今,張衝三者有其二,可以說真正傲視天下。

  於是,自拿下平州後,張衝就開始大規模擴大突騎的規模。不僅在人數上,由原先十營擴充為左右十二衛,共計兩萬四千騎。

  在人選上,也是無論胡漢,皆選富有朝氣的勇士。幽、平二州的胡漢良家、小酋,自小就在馬背上鍛鍊騎射,又通過大規模圍獵來鍛鍊戰爭經驗。

  有這些騎士作為兵源,原突騎作為骨幹,張衝對新建的左右十二衛做到了如臂使指。

  而現在,張衝南下所帶領的就是左右飛龍衛、左右飛虎衛、左右飛豹衛六軍,六千騎。

  這六軍是如今泰山軍戰力最強的營頭,各營之內可以說虎將雲集,如趙雲、馬超、太史慈等人皆在其中。

  由此可見,張衝對於這一戰有多重視。

  也確實,當知道對面有呂布在,張衝就按捺不住。

  到時候,讓趙雲、馬超、太史慈合戰呂布。也看看到底誰強誰弱。

  對此,張衝滿是好奇。

  當然,所謂三英戰呂布的戲碼不過是一種惡趣味罷了。因為不管那呂布到底有多強都不重要,在他張衝面前,一視同仁。

  他更在乎的還是胡軫軍團的五萬吏士,這些人才是關西的柱石。如能一戰將之殲滅成擒,沒準這一次都能殺到長安,一舉攻克兩京呢。

  至於張衝有沒有想過失敗?借用他南下時對眾將們說的一句話:

  “有人道關西兵士馬精強,如今人多勢眾,兵鋒正銳,建議我先守後攻,穩一把。但我擔心的是這個嗎?我擔心的從來不是敵人敢戰,而是怕他不戰。現在正好,那關西兵既然敢開入太原盆地,我軍就一舉擒獲他們,省得我再跑。”

  沒有人覺得張衝的這番話是自大,他們隨張衝不知道贏得了多少勝仗,他們對王上的信任和傲氣早就在這漫長的戰爭中根深蒂固。

  光和二年他們林中聚義,其後三年間在泰山篳路藍縷,靠著七十五名老弟兄,憑著一腔熱血,硬生生從泰山席捲天下。

  如今,泰山軍不僅稱王建制,還開疆拓土,從東北濱海到代地草原,其間使犬使鹿之邦,產狐產貂之地,皆在臣服。

  可以說,如今的張衝不僅是泰山軍的王,更是東北廣闊漁獵民族的王。

  而在這樣的國度中,各胡漢,各黎庶皆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應有的尊重和未來。

  這樣的功勳,別說是這個時代,就是再數上千年都不曾有過。

  所以,對於這些在場人來說,張王就是張聖。

  於是,六千突騎馬軍人馬如龍,追隨著張王快速南下。

  這一路隨行的,還有一些各軍老弟兄的子弟,他們都是泰山軍的二梯隊人才,是他們父兄日後事業的接班人。所以這一會早早被張衝引入橫撞將系統中培養。

  這一次,二百里的奔襲,張衝也帶上了他們,就是要帶著他們參與其中。

  自古名將都是從這些戰事中脫穎而出的,這些二代們要是還想繼承父兄們的事業,就必須早早的參加大規模戰事。

  二百里的路,並不算長,十一月六日的中午,他們就已經趕至了田俊部的宿營點。

  此時,度索原上的泰山軍突騎已接近一萬一千騎,為泰山軍舉兵以來最大規模的騎兵軍團。

  在午時左右,田俊帶著麾下一應營將、部將,共計二百餘人覲見了張衝。在張衝巨大的帷幕下,這些人擠在一起,聆聽他們的王對這一戰的調度。

  張衝依舊是那麼的笑晏自若。他環視麾下虎將,見無數豪傑俊彥匯聚於此,引頸等候他的訓示,內心充滿了自豪。

  他笑道:

  “這一戰,我軍必勝。”

  李虎、徐晃、奚慎等騎將皆抱拳:

  “我軍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