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五百七十二章:天厭

  所以在朱蒙的孫子大武王,其人也是高句麗諸王文治武功最拔萃的,他就將自己的祖父朱蒙從人升格為了神,喚作高神。

  因為之前他們高句麗人因為居於高山之上,也自稱為高民,所以朱蒙所謂的高神就是代表著高句麗民族的祖先神。

  自那以後,扶余神的祭祀團和高神的祭祀團的鬥爭就沒有停歇過。

  這一次對福禍的詮釋的爭吵不過是過去無數次的重複。

  隨後兩邊就開始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互相指責,甚至都要在故國川王的面前打起來了。

  而這個時候,故國川王還是老神在在,沉默不語。

  邊上的三個部大人看不下去了,其中一個年紀稍老邁者上前對故國川王道:

  “大王,不論是戰是走,淵大乙等消奴部的貴族的遺骸還是得要回來的。我們得讓人過岸和那些漢人們談談。”

  年邁老者是灌奴部的部大人,實力雖不是最強卻德高望重。

  而且此人說的話非常妥帖,因為高句麗是一個崇尚厚葬的國家,即便是人力珍貴,也要以石為棺,葬以金銀,然後多次封墳,最後砌成石冢。

  可以說死亡對於高句麗的貴族們來說是一件異常神聖的事情。而現在,作為國內最大的貴族之一,也是過去的王族消奴部的大人,其人為國戰死再不為其厚葬,那是如何也說不過去的。

  果然,當此番老成持重的話說出後,兩邊祭祀團都不再說話了,但扶余神的主祭臉上卻要陰沉一點。

  因為這話雖然持重,但卻並不利於他。

  畢竟他不認為漢人會將淵大乙的遺骸交給他們,而一旦對面不交,這些貴族無論如何都不會撤回山城的。

  但他也不敢直接阻攔,畢竟消奴部的怒火,他也不願意扛。

  此前一直不說話的故國川王這個時候終於說話了,他淡淡道:

  “那就找一個會漢話的,涉水過去,和那些漢人交涉!”

  說完,故國川王就結束了這一次的軍議。

  而今天就是高句麗使者回來的日子,而且出人意料的是,那些漢人真的就將消奴部等一眾貴族屍體送了回來。

  而為了運送這些屍體,泰山軍還在太子河上搭建了一座小浮橋,專門用來運輸。

  對於這個,高句麗人並不以為意,因為就這條狹窄的浮橋,上來多少兵死多少。

  之後,在稍微處理了一下這些貴族的屍體後,故國川王又一次召開了軍議,而這一次直接問眾國族此戰的想法。

  很顯然,故國川王並不打算就這樣灰溜溜回去,這一次出山是他提議的,如果這樣回去,他這個王位必然坐不住的。

  所以留給故國川王的選擇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打!

  而現在就討論如何打!

  於是諸多國族紛紛各抒己見,有說和對面的漢人軍隊直接下戰書的。有說可以揀選勇士涉渡襲擊敵軍糧秣的。

  總之各個踴躍。

  故國川王見之前的老部長老一直不說話,遂問:

  “我的對盧,你有何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