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五百零二章:水師

  像蔡應這類人還有很多,太平道說到底並不是一支以理想為底色的組織,裡面充斥著各種各懷異心的人了。

  蔡應被殲滅的消息傳到審配手裡,審配十分痛心,畢竟這種叛賊兵用起來最是放心。

  但更讓審配不安的是,殲滅了蔡應部的敵軍突騎再次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們又移動到了哪裡。

  在這種情況下,審配只能委蓋彤帶著幽州突騎去尋找這支突騎,務必將其殲滅在大河以南。

  之後,審配按照原定計劃,開始發起了對平原津的攻擊。

  當時平原津在校尉金泉的駐防下已經擴為大營一座,外圍塢壁十座的夾河防線。

  一開始,審配令營將焦閔率鐵甲兵千人進攻平原津外圍防線的東坡山,然後令趙叡、審榮從左右兩面繞擊其後。

  東坡山的泰山軍是清河的一支鎮戍兵,雖然也訓練頗久,但還是比不上審配的精銳鐵甲兵,戰不利,其營主將負傷突圍,準備退到後面的營壁內。

  但在路上,其部殘兵就遭遇到了趙叡、審榮兩人的伏兵,最終敗軍覆將。

  焦閔攻入東坡壁後,並不停止,一面傳捷報於審配,一面再賈而戰。

  但之後的進攻,焦閔和審榮、趙叡合兵一起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

  就是因為在他們進攻後面的壁壘的時候,總有一波騎軍遊弋在他們的外圍,對其形成威懾。

  焦閔三人商議後決定見好就收,維持現在的戰果。

  可惜,他們高估了自己撤退的秩序,在其後退中,三部本打算交替後退,但三部的配合沒有那麼緊密,被泰山軍突騎抓住機會就是一個突擊。

  最後,三部折損了三百多兵,才安然退回了東坡壁。

  當日戰事陷入僵持,大營內的審配卻收到了來自安德的劉虞求援信。

  安德是現在劉虞的駐節地,之前平原郡的郡城在平原,但此縣太過於靠近大河,過於危險。https:/

  於是,就以審配之新軍駐防平原,負責平原的河防,劉虞等文武則退到東二百里的安德。

  劉虞在信中講,現在城外已經能見到泰山軍騎兵的蹤跡,城內正陷入一片恐慌,讓審配趕緊撥援兵驅趕賊騎。

  在信內,劉虞還不知道聽誰說的,說現在審配也很危險,因為他現在正處在泰山軍大河內外的鉗形攻勢的威脅下,要讓他放棄河防,回師安德。

  這樣既可以跳出包圍,又可以解安德之危。

  但審配看了這信後,對劉虞是太過失望了。因為現在的局勢哪到了要援兵的地步?突過河防的騎兵能有多少?再說騎兵怎麼攻城?

  卻相反,一旦他放棄河防去回援後方,且不論大河一丟,日後平原乃至青州都不得安,更不說要是在路上遇到敵軍的伏兵,那就危了。

  不,不是可能,而是敵軍一定會打他的伏擊。

  審配算是看明白了,現在的他不知不覺就已經丟掉了戰場的主動權。這就是缺乏騎兵機動的後果。

  可審配也不缺呀,幽州突騎滿著算也有三千騎,可比對面還要多呀。

  但有是一回事,能用又是一回事。

  這幽州突騎啊,調動難呢。

  所以在現在這個局面下,審配只能硬著頭皮對泰山軍繼續發起進攻。

  而且他對蓋彤的幽州突騎要求也不高,不要你去拉網去檢搜敵軍突騎,只要你能護住咱們的補給線就行了。

  一旦審配下定決心不回,後方的劉虞果然也不再催了。但之後的日子,審配卻一日比一日的焦慮。

  任誰在大營裡看著大河上滿是敵軍駛下來的舟船,誰都要焦慮。

  泰山軍的大砦是依託於平原津這座永固橋構建的。在大河東岸有砦壁十座,在西岸又有砦壁用以儲備糧秣。

  所以換句話說,泰山軍完全掌握著大河的交通。

  於是,從大河上游的魏郡、濮陽等地開下來的舟船絡繹不絕的向著平原津大營運輸著糧秣補給。

  還有武裝的舟師遊弋在附近水面,誰也不知道對面會在哪裡突然登陸。

  而審配這邊呢?只要看看那不時冒起的黑煙,就知道他的補給線正面臨著什麼樣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