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四百六十四章:戰略

  而這一分軍,實際上董訪就和楊茂默契地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太行山沿線到涿郡以東的地區分給董訪,而廣陽的薊縣、漁陽郡、右北平郡分給楊茂。

  做了這樣的分割後,這仗就打得大家都開心了。

  隨後,董訪帶著所部軍團沿著太行山東麓區域,開始一路攻城拔寨,所過鮮有不克。

  到了九月底,董訪兵圍涿縣。

  彼時城內的涿郡長史齊周內外交困,有心想放棄涿縣,但城外卻已經被董訪圍困的水洩不通。

  城內樵採、用水甚為艱難,軍民心又不齊。

  甚至本和齊週一條船上的世家們都不死力,先是城內的孫氏、許氏連接出奔。但在城外就被泰山軍給俘獲了。

  然後城內的遊俠一流,如趙犢、霍奴等,皆起異心,隨時準備反戈一擊,搏一把大富貴。

  這人心啊總是買漲不買跌,眼見著這漢室已經無路,沒人願意陪葬。而願意陪葬的早就在中人亭死光了。

  而那城內的許氏為何不效死?要知道在定亭英勇犧牲的許據就是出自此家族啊。

  但人家的理由也很有道理,那就是:

  咱們都為漢室流血敬忠了,已經對得住漢室的恩德了,剩下的族人為自己為家族求個生路,不行嗎?

  行,太行了。

  也正是此話太有道理,以至於那些子弟犧牲在中人亭的,皆無愧對漢室之心。無論是出奔還是投降皆毫無壓力。

  所以就在九月最後沒幾天的時候,涿縣城內的豪強們誘動遊俠趙犢、霍奴,背殺齊周,開城而降。

  就這樣,涿縣城克。

  入了涿縣的董訪安堵四民,一切皆如故,好像並不打算按照泰山軍過往的入城政策清理頑固不法的豪強。

  是不是董訪又犯了他在河濟時期的老毛病,開始綏靖起來了呢?

  不是,犯過一次錯誤的董訪比其他四個方面帥臣都要來得激進。如果能證明忠誠,他董訪又何惜這手裡的刀染上鮮血。

  而這一次是王上的安排。

  張衝非常明白,現在幽州處在一個真空期,如果不能儘快收復底定,那外族就會入關盤踞,到時候他可能就要深陷在北疆的邊防泥淖了。

  所以,這一次行動就是要快。

  為此,張衝對三帥密談過這次行動,不拷豪強,只要交出糧食兵刃,一切悉數入故。

  等幽州平定後,再從容料理即可。

  這就是先用快火爆炒,再用文火慢燉,這肉啊,它才爛透。

  於是,有了涿縣的支持,董訪留軍三千穩定涿郡,便開始繼續北上。

  從輿圖上看,涿郡之北就是代郡、上谷郡,好像隨時能到。

  但實際上,在涿郡、廣陽郡和代郡、上谷郡之間是綿連的群山。在西側那是太行山,在北面那是東西走向的燕山。

  總之,別看代郡、上谷郡就在涿郡邊上,但其實隔著遠呢。

  但再遠,董訪都要繼續北上,因為他此次的終點就是居庸關。

  此關坐落在燕山山脈和太行山的山道口,正是通往上谷的唯一通道。守住居庸關,就是守住幽冀的廣大平原。

  此時居庸關的守將是寇崤,出自上谷豪族的寇氏。

  而且好巧不巧,他就是當年死在滎陽外的幽州突騎前部司馬寇淮的弟弟。

  他和其兄的年齡相差很大,但卻受其兄之恩深厚。

  寇氏到他們這一代就已經衰落了,直到家中出了一個寇淮。他用青春和鮮血在北疆搏命,不僅博出了個比二千石,還蔭庇了家族。

  漢家之制,凡兩千石者,皆可廕庇族內子弟入郎。

  而寇淮就將這個名額送給了他這個弟弟寇崤。

  所以其人履歷就非常漂亮,先是少以廕庇入充羽郎,稍遷中郎。大亂後,用為南部尉,之後加武衛校尉的綬印回鄉組建部曲。

  原先寇崤只是居庸關的副將,但其主將在流露出要投降泰山軍的意思後,當夜就被其帶著扈兵十人給火併了。

  在自號為上谷太守後,他就發誓要讓泰山軍付出血的代價。

  董訪帶著八千後軍元帥部的吏士們先是抵達了軍都山以南的軍都關。

  此關和居庸關分為南北,夾在軍都山兩邊。

  當董訪到來時,此關已經被寇崤放棄,為的就是放泰山軍北入軍都山,他好在居庸關以逸待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