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一章:因緣

  漢軍已經無力抵抗,往往面對五六個泰山軍,就有整屯整屯的漢軍棄械投降了。

  ……

  相比於袍澤們的喜悅,原飛龍軍騎部的楊玄卻已經被仇恨衝昏了頭腦。

  在之前,田悅所隊全沒後,只有楊玄一人帶著隊旗撤回了後方。

  之後,他就揣著隊旗,參加到了張達的所在的方陣中。

  張達所部作為中護軍之左校尉,此前一直負責護衛在中軍,所以一直沒得參與戰場。

  而楊玄當時處在張達的邊上,更是視線被遮擋,所以根本不知道本方已經大勝了。

  直到張達接收到了中軍高臺上的于禁的軍令,令他去追擊敵軍中路的寇猛部。

  果然,于禁還是照顧自己舊部的。

  於是,得到軍令的張達,以屯縱隊為單位,命全軍開始追擊敵部。

  這個路上,楊玄衝到了第一線,他瘋狂的屠戮著那些潰逃的漢兵。

  那些漢兵被楊玄的癲狂給嚇住了,皆跪地投降。

  即便那個時候,漢兵有數十人,但他們還是在楊玄一人的面前跪地乞降了。

  楊玄氣急敗壞,他痛罵這些人:

  “你們這些懦夫,將刀撿起來,撿起來。”

  見這些人還是不敢動,楊玄已經有點上頭了,他揮舞著刀就砍向了最近的一個漢兵。

  但一聲金鐵聲起,楊玄的刀就被磕飛了。

  卻是已經貴為校尉之位的張達緊隨著楊玄衝了上來,他一刀就磕飛了自己義子的環首刀,然後沒等楊玄反應過來,就對著他的臉扇了兩個巴掌。

  如張達這樣的猛將,其手勁之大可想而知,只兩下子,楊玄就被扇得吐血。

  張達一點也不慣著他,將他一腳踹在地上後,就對自己的扈兵下令:

  “將這楊玄押下去反省,戰後我來治他。”

  這些扈兵們都是跟隨張達很久的,當然明白自家將主是在救楊玄,於是忙扶著楊玄下去了。

  張達不能不如此。

  實際上,他對於這個義子是非常在乎的,不然也不會不放心他的安全,特有趕來照護。

  但楊玄卻萬萬不能虐殺俘口,這是軍中大忌。

  更不用說,為了這一次大勝,軍中不知道有多少勇士已經犧牲,就是連王上都衝鋒在最前了。

  如此萬軍搏命才有此輝煌大勝,如果因為這小子亂殺俘口,而使得漢軍人人自危,錯估泰山軍此戰會不留俘口,那就糟糕了。

  這不是漢軍多想,而是相當有可能。此戰雙方傷亡之慘重,雙方殺紅眼不留俘口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一旦漢軍為了自保繼續頑強抵抗,倒不是說泰山軍會反敗,而是會平添傷亡。

  軍中哪一個不是爹孃養的,家中都等著他們回去呢。怎能因為你楊玄就讓他們死傷?

  當然,張達也明白楊玄的憤怒。

  但造成楊玄所在的田悅部覆滅的是白馬義從,要復仇也是找他們呀。

  類似張達和楊玄的例子在戰場各戰線屢見不鮮。

  面對膽寒放棄抵抗的漢軍,這些泰山軍吏士們有太多理由痛下殺手了。

  為袍澤弟兄報仇,為首級功,或者單純就是彰顯自己的強大和武勇。

  但這些大部分都被泰山軍的軍吏們給制止了。

  得益於軍中各級別長史的教導,這些軍吏們是很能理解軍隊對於俘人的政策的,知道在這次大戰的末尾,安安全全接受勝利的果實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發現泰山軍的剋制,那些已無戰心的漢軍們疲憊的蹲在淤泥中,丟掉了武器,陸續對趕上來的泰山軍吏士們投降了。

  直到這個時候,戰場的勝利才真真切切被泰山軍攥進了手裡。

  ……

  “呵呵呵,咱們竟然敗給了對面那些個農民。呵呵。”

  此時,左翼戰場的李敏,醉醺醺的坐在馬紮上,地上是一地的水袋。

  他自嘲地笑了一聲,接著就變臉怒罵:

  “來人,再給我酒,給我酒。”

  邊上的徒隸惶恐磕頭道:

  “主人,已經沒有酒了,只剩下血水了。”

  李敏聽了這話,一腳就踹了過去,這還不解氣,依然對這個僕隸拳打腳踢,直將這名僕隸活活毆死才作罷。

  李敏擦著拳峰上的鮮血,怒罵不休:

  “你擱我這裡諷刺呢?要你告訴我剩下的是血水?”

  李敏的暴虐惹得邊上的軍吏們直皺眉頭,但受於李敏的淫威,卻無人敢說話。

  半天,有一個軍吏打破了沉默,對李敏道:

  “主將,咱們現在該如何?”

  誰知道,李敏聽了這句話後,直接不回答,反而盯著這軍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