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三章:親征

  這些大車上都放著這一什的甲衣和備用兵刃,還有所什的帳篷,軍資等。本來這些是用牛車拉的,但現在春耕,趙魏之間的牛都被送到田間耕作了。所以才只讓征夫牽引。

  但好在這些東西不多,手推車也好使用,還有一班人換著,活倒也不重。畢竟和一日管三頓飯比起來,這活能幹。

  這春天就是常有雨,所以大車上的糧秣甲械都是用藁草蓋著的,就是防潮。

  各色的營旗在前頭排路,然後營頭下各曲、屯、隊、什皆有自己的軍旗,分別指引著各部吏士前進,有條不紊。

  隊伍中,新的騎將趙雲正隨著飛雄軍的騎團緩步在大道邊。因為不需要他們警戒遊弋,所以也讓趙雲有了近距離觀察泰山軍的機會。

  怎麼說呢,趙雲發現泰山軍和他往日在常山老家見到的郡縣卒們不太一樣。

  以前在老家,他也見過大部伍的軍隊,但這些軍隊普遍都是各色衣,分數不同豪勢部曲,全沒個統一。

  但泰山軍不同,皆是黃衣黃巾,無論吏士,皆配有識別的肩章袖臂。

  軍吏的肩章有黑、赤、白、青等各色。

  如什將一級色黑,隊將一級色白,屯將一級色黃、曲將一級色藍,部將一級色赤,再往上就是校尉級色青。可以說,各級軍吏品秩一目瞭然。

  而士卒們的袖臂皆不染色,統一是亞麻的原色。

  這些袖臂除了有顏色的區分,還統一寫著自己的營頭、軍職、姓名。泰山軍起名的傳統從薛氏壁開始,就一直延續至今。數不清的無名黔首在軍中獲得了自己的名字,也在戰事中獲得了他們的榮耀。

  可以說泰山軍就是他們的根,他們的歸屬。

  趙雲知道這些都是泰山軍五部主力校尉部,皆是能征善戰的精銳。尤其是這次出征的還都是中護軍部,就更是精銳中的精銳了。

  而這精銳,從這著裝就可見一窺了。

  這當中,趙雲還看到了一些有自己營號的步軍營頭,比如眼前的這一支,就是高舉著一面「鐵壁」旗幟。

  趙雲雖然是騎兵系統的,對步軍系統談不上多瞭解,但他也知道在步軍中,尋常營頭皆是常規編制號,只有那些功勳卓著的營頭才能有自己的獨立番號。

  很顯然,這鐵壁營就是這樣一支有著自己輝煌歷史的精銳營頭。

  趙雲沒看錯,這鐵壁營確實是中護軍的一隻精銳營頭,其部是在滎陽大戰中,負責狙擊突襲的幽州突騎而被張衝賜予的「鐵壁」稱號。

  其營本是于禁的精銳,其後幾名部將先後遷轉,但這鐵壁營的無雙堅韌卻一直傳承下去。

  實際上趙雲入泰山軍到底還是時間短了,不知道一開始雜牌才會有獨立營頭。

  比如早些年的沂山營,魯山營,或者來蕪營。這些或以地名為號,或以縣名為稱。但隨著泰山軍不斷整編,這些營頭已經降格到了地方守禦部隊,已經很少再參加大規模野戰軍事了。

  現在泰山軍的精銳野戰部隊,就是五部校尉合計兩萬人上下,還有突騎十個營頭五千騎,飛軍背旗兩衙各千人。

  ()其中原來的飛軍背旗已經被拆分成內外兩衙,外衙依舊負責原先的偵查、探敵、刺女乾等職司,而內衙被選入作為幕府的儀仗和護衛。

  然後剩下的在各根據地整編的地方守禦部隊差不多在三萬多左右。其中老泰山地區六千、來蕪地區三千,魯中南地區六縣三千,河濟地區是五縣四千,濮陽地區是兩千,還有河內北部朝歌一帶兩千,趙魏之間合計是三千。

  相比於這些地方守禦部隊,作為中央直屬的五部校尉部無疑是待遇最好,甲械最精,升遷最快的部隊。那些守禦部隊中凡有功勳者,皆要來野戰部隊一展抱負的。

  也正因為此,五部校尉部聚集著以上各地區的精粹,可以說真的是勐將雲集。而且很大一部分比例是來自於底層的黔首。

  這也是張衝特有簡拔的,軍隊作為張衝的基本盤,一直是他治理的重中之重,那些世家子弟的降將雖然能力不俗,但卻並不能成為張衝的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