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二百九十六章:命歹

  孫堅訝異的接過檄書,只看了眼,默默蓋上了。

  這是一封來自邯鄲的軍報,和孫堅說的一點也沒錯。此時黃巾軍正三路進攻邯鄲,邯鄲城岌岌可危。

  孫堅看完後,不說話,而是直直的看著篝火發呆。

  邊上的曹操突然說了句:

  “難道我大漢真的就要亡在我等手裡嗎?”

  說完,曹操突然站起,他對荀攸抱拳道:

  “荀君,我曹家累受漢室大恩,操愚鈍無能,沒有匡漢之策,但一死以報君恩的決心還是有的。我即刻帶本部攻擊賊大營,也讓這幫泰山賊看看,咱漢兵是不是孬種。”

  曹操說完,就要轉身出帳,荀攸急慢慢要去拉曹操,就聽到孫堅道:

  “我也辦法逆轉乾坤。”

  於是,曹操和荀攸都直挺挺的定在了那,曹操反應快,忙回到馬紮邊,急切道:

  “有何辦法?”

  孫堅一字一頓:

  “直搗鄴城。”

  曹操和荀攸都明白了孫堅的這個策略。

  說白了,就是擒賊先擒王。而且說實在了,這個策略確實非常好。此時泰山賊的兵力他們基本也都清楚。一大股所謂西征軍的,現在正和他們對峙在淇水。還有一大股號東征軍的,去了列人。還有一股正北上邯鄲。

  那此時的鄴城說來必然是相當空虛的,所以如果有一部能穿插到鄴城,是直接能斬殺賊頭,一戰逆乾坤。

  從此時看,那個號沖天大將軍的賊頭,也自驕意滿,目空一切了。

  要知道,凡用兵,最好從一個方向發動,那樣兵力更足。而多路出擊,看似更有藝術,但在實際執行上,往往會陷入每一路兵力都不夠的窘境,各路的協調也會出現問題。

  不過也正是賊頭志得意滿,才有漢軍的可乘之機。

  但怎麼說呢,就是孫堅說的這個策略好是好,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過弄險了。敵後穿插,長驅直入,斬殺賊魁。這說出去多壯闊?但實際上卻太過危險了。

  從繞後,到奔襲,再到襲城,中間哪一路不危險重重,只要任何一處出了問題,被賊發現,穿插之軍,十死無生。

  所以誰能擔負此任,誰又願擔負此任?

  然後曹操和荀攸的目光皆看向了孫堅。

  而孫堅也當仁不讓,直接站了起來,然後對二人道:

  “此策是我孫堅定的,就自然就由我孫堅來行。堅願從本部簡拔精兵千人,襲拔鄴城。”

  荀攸和曹操皆激動的站起來,對孫堅大聲讚賞。

  “雪夜下鄴城啊,此漢四百載,未有之壯舉。如君功成,留名青史是等閒。”

  實際上,孫堅到現在已經明白過來了。

  他不信曹操和荀攸兩個人想不出這辦法。之前曹白臉那一番表演,想來想去就是要激他入彀,真是奸猾。

  但孫堅對帶兵奔襲鄴城並不排斥,說到底,這種決定天下成敗的壯舉,舍他孫堅外還有誰人?

  但對於曹操和荀攸,他只覺得噁心,於是也不願意和二人多說什麼,只拜了拜拳,從曹操那討了符節,就回營準備糧秣、甲械、戰馬和突襲的人員了。

  這邊孫堅一走,一直微笑的荀攸才苦著臉對曹操道:

  “這次倒是做了番惡人了。如此誆孫文臺,真的有些羞煞啊。”

  但曹操滿不在乎,他說了一番話,讓荀攸大感意外。

  “公達,你道那孫文臺沒看出莪們這局?那你就小覷他了。這個江東侉子,可能對朝堂上的東西看不明白,但絕不缺腦子。咱們剛剛一番作態,他一開始可能還未察,但最後一定明白了,不然他不會沉默不應。”

  荀攸疑惑:

  “那他既然知道,為何還要應呢?”

  曹操大笑,他用手指著自己,又指著荀攸,然後臉一沉:

  “公達啊,你要明白,這孫堅和咱們不一樣。他這種下僚武人憑什麼能立功?那些輕巧的,安全的,哪個不是被主帥們安排給家裡人了,能輪到他一個賣瓜子?他這樣的人,要想出頭,就只有打別人不願意的仗,不水火裡死幾回,能到這個位置?”

  曹操頓了下,語氣稍微蕭索:

  “有時候,咱漢室對如孫堅這樣的無門子弟確實刻薄了些。這孫堅是個豪傑,但可惜,生錯了地方。所以,公達,你也不用愧疚,這就是孫堅的機會。便是我們主動來說,他也會爭取這個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