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二百零九章:州牧

  他們晚了,兗州的郡治濮陽就這樣被攻破了。

  這是怎麼回事?濮陽津十一日破的,而六月十五日,濮陽城就陷落了,這怎麼可能?張衝他到底是如何打下的那?

  這都要感謝一個人,黎陽營留守副將臧榮。其人是光武中興名將臧宮之後,一直是留守黎陽大營的副將,其營主將都需要出中山國已被防範鮮卑。

  先說這四日的故事。

  濮陽城在很早前就說過,這座歷代整修的堅城有大河為繞,易守難攻。然後因為此為大河渡口,所以糧秣軍資都十分充足。然後又有高牆四立,東城高二丈五尺,南城高三丈,西城高二丈六尺,北城高二丈七尺,普遍比同級的縣城要高一尺。

  本來以濮陽堅城,輔以不遠處濮陽津壁壘,可以有限構成一個縱深的防禦體系,這要比單純死守孤城要更有用。因為如能在城外據點穩住,那就能和黃巾軍在城外打成陣地戰,那樣的話,城內的安全更容易保證。

  但可惜,因為曹紹的怯弱張皇,他拒絕出城,致使黃巾軍從容拔掉了濮陽津這一據點。當然,有一說一,城內如田氏等大族過度迷信濮陽城防禦可能更是關鍵。

  濮陽津十一日午破壁,下午曹紹就覺得不穩當,便在城內張榜募兵。濮陽是大城,整個東郡十五城,有戶十四萬,口七十萬。而濮陽就有戶三萬,口十六萬,而其中居住在濮陽城內的就有兩三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大河大城。

  所以當太守曹紹貼榜募兵,應該能募到不少人。可實際上應者寥寥,只湊了五百兵,也就是五個屯。為了刺激更多人投軍,曹紹發了血狠,先是每隔一日就提高一次募兵的賞錢。甚至還貼出,能退賊者,賞錢十萬的犒賞。但濮陽民根本不為所動,無人相應。這就是曹紹往日虐民的後果,臨到頭,根本沒人願意給他賣命。

  沒奈何,曹紹只能派郡兵強迫濮陽民壯上城,許諾日給錢三百的條件,但實際濮陽民虛領賞錢,然後就逃遁回家。最後,忙活半天,曹紹還是隻拉了五百的新卒,窘迫難當。

  但好在,就在這時,離狐縣尉之前得了郡守曹紹的軍令,這會終於統兵五百珊珊而來。

  泰山軍由於兵力有限,並沒有圍濮陽四面,而是隻在城東紮營攻擊。所以離狐的五百兵直接從城南入城了。

  正所謂否極泰來,隨後兩日,曹紹時運來了,白馬、燕縣等地的兵都陸續開進了濮陽城,尤其是燕縣兵還借了外兵,即陳留酸棗兵八百。這樣一來,到了六月十三日,濮陽城內的軍勢已經膨脹到了四千,已能與城外泰山軍分庭抗禮。

  但混亂也隨著這些外兵入濮陽而出現了。

  此末世之兵,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遇賊鋒已氣奪,縱抄民物轉心雄。他們打仗孬,但抄掠個頂個的好手。

  離狐、白馬、燕縣的兵還好說,畢竟也是東郡本地兵,鄉里鄉情在,也不好做得太過分。但也是驅趕了好大一片里舍出來,自留用作落腳處。

  他們來救濮陽,難道讓他們睡街上?有這個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