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七章 道家的使命

  邵元芳自幼父母雙亡,從小便在龍虎山的上清宮出家為道士,陸續拜範文泰、李伯芳和黃太初為師。

  由於煉丹水平出眾,加上從龍虎山到京城有萬里之遙,而時間又顯得十分倉促,他被龍虎山推舉為代表前來京城。

  原以為到了京城不過是討好新貴東方道,只是不想才剛剛來到京城,東方道竟然將他帶進了皇宮,更是見到了備受百姓推崇的皇帝。

  朱祐樘聽到陶仲文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時想不起是哪裡聽到:“邵元芳,你可知曉朕因何要網羅天下煉丹師?”

  “東方高士只說陛下並非要丹藥,草民愚鈍!”邵元芳並不是一個喜歡自作聰明的人,當即瞥了一眼東方道進行作答。

  朱祐樘意外地望了一眼東方道,只是說與不說並不十分重要:“朕偶得一夢,夢中仙人以仙繩作魚線,於北海釣鯤。據仙人所述,仙繩竟可煉之,亦贈朕之煉方!今粗略之方已經交給東方高士,由汝等進行嘗試,食宿皆在玄學院。若汝能提練成功,朕必以國朝高士待之,另有重賞!”

  夢?仙人?仙繩?

  這都是什麼鬼啊!

  邵元節初時聽得眼睛瞳孔都不由得放大,完全沒有想到這位務實的皇帝竟然有這麼飄忽的一面,只是聽到最後的重賞頓時心跳驟然加速。

  雖然他只是一個有點不普通的道士,但在道士這個龐大的群體中簡直微不足道,且不說後面還有重賞,這國朝高士的身份讓他根本不可能拒絕。

  朱祐樘將邵元節的反應看在眼裡,卻是認真地望向東方道:“東方高士,此事若是能成,你便是道家第一人!”

  若說什麼事情是朱祐樘最為關心的,除了前往美洲新大陸尋找寶種的船隊外,便是如何生產出尼龍這種新材料。

  一旦尼龍出世,這種新材料將會帶來一場材料革命。

  不僅解決自己所需要的魚線,而且還可以將魚線進行全國性推廣,甚至可以用尼龍紡織漁網進行捕魚。

  雖然這個時代早就有了天然纖維魚線,但根本釣不起大魚,江河湖泊中很多蛋白質跟人類壓根沒有太大的關係。bookAbc.Cc

  漁網亦是一個道理,受到天然纖維的侷限性的影響,能夠網到魚很多程度是依靠水裡魚兒的密度。

  以東北為例,之所以能夠舀魚,雖然那裡確實是物產豐富,但很大程度還是捕撈技術的落後所致。

  現在想要解決蛋白質的問題,最好的做法是開採大自然所饋贈的魚資源,而最佳的自然是有顛覆意義的尼龍材料。

  正是如此,在工部的屢次失敗後,他將希望寄託在華夏最優秀的煉丹師身上,希望他們能夠讓尼龍橫空出世。

  “臣必定竭盡全力!”東方道面對朱祐樘赤祼裸的誘惑,亦是打起精神道。

  朱祐樘看到自己的誘餌已經撒出,而劉瑾早已經在魚釣上掛好魚餌,便是拿起魚竿重新開始釣魚。

  劉瑾看到朱祐樘的動作,當即便讓東方道和邵元節離開。

  東方道事實上並不是什麼世外高人,僅是能夠窺得一絲天機,而今亦是想著成為天下道士的第一人。

  至於邵元節不遠萬里而來,對地位和權勢更加的嚮往,更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堂堂正正地站在這位帝皇的身旁。

  滿筐的魚兒,這便是今日的收穫。

  八百畝的水域,僅供娛一個釣魚人,大概是後世釣魚人所夢寐以求的最高待遇了。

  天色漸暗,朱祐樘乘坐龍輦由西苑門返回對面的紫禁城。

  正要進入西華門的時候,突然看到滾滾的黑潮由東南的天空而來,眨眼間從頭頂飛過,竟是遮空閉日。

  後世有史記載:弘治四年七月,蝗飛過京師三日,自東南向西北,日為之蔽。

  雖然蝗災最先發于山東地區,但蝗災的蝗蟲群有遷徙的習性,相鄰的北直隸成為了這場蝗災的下一個災區。

  儘管北直隸地區越來越多的百姓種植棉花,但還是有很多百姓種植糧食,不可避免地遭到蝗蟲的破滅變得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