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 弘治元年最後一釣

  正是如此,他對汪直只能是言聽計從,牢牢抱著大明王朝這一條粗大腿堅決不鬆手。

  “占城國眼下最重要是恢復生產,你們可以多種一些棉花和米糧!”汪直將嘴裡的龍蝦肉嚥下,便認真地叮囑。

  古來知道今後經濟上只能依靠自己,便是苦澀地點頭:“一定!”

  廣南地區的人口顯得有條不紊地遷移,阮金創建的南越國推行新政,而古來的占城國則著重於防禦隨時來犯的黎軍。

  至於明朝全面接手峴港,將會在這裡修築一座新的大明城,而一批棉布和商品即將進入南越國和占城國銷售。

  十月的海風,讓整個中南半島的北部平添了幾分涼意。

  明朝的陽謀著實是太過厲害,在得知明廷有意培養新的王室取代黎王室,使整個黎朝的情況突然變得微妙起來。

  起初僅僅懷疑鄭家奪位,但隨著事情不斷髮酵,陳氏和丁氏都遭到了提防,特別有大家族將自己的家人由王都遷離。

  大明的第二步還沒有落下,安南國王黎思誠便已經坐不住了,當即向鎮南關遞上一份聲情並茂的請罪書。

  面對突然送來的請罪書,上面羅列歸還南珠王和處置鬧事之人的條款,張永當即警惕道:“這會不會是黎朝在故意拖延時間?”

  “火速上呈京城,由陛下定奪!”王越在思索片刻後,當即便做出決定道。

  雖然王越現在的威望日盛,但一直牢牢謹記著規則,卻是沒有輕易做出決斷,而是將重要的事情上報於朝廷。

  鎮南關離京城有萬里之遙,所幸現在已經修有塘報系統,傳遞時間是大大地縮短。

  金秋十月,萬里稻花飄香。

  終究還是一個農業社會,只有穩定的收成,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而大明朝廷的財政才能變得健康。

  自從湖北開始推開全國清丈後,雖然劉忠還沒能完成清丈工作,但今年的全國已經多出了一成的田地,致使朝廷今年秋糧歲入足足增加了數百萬石。

  由於明年便是恩科會試,所以全國的舉子紛紛趕赴京城備考,只需要能夠在明年開春的恩科會試中奪魁。

  十月中旬的京城,天氣已經轉寒。

  終究是一個沒有受到工業汙染的農業社會,這個時代顯得四季分明,而冬天的時間比朱祐樘的預期更長和更冷。

  啊啾!

  身穿三品官服的工部左侍郎陳政面對湖面吹來的寒風,忍不住重重地打了一個噴嚏,而後自知失禮地急忙跪下。

  朱祐樘試用這一根由工部左侍郎陳政剛剛送來的新魚竿,大風大浪出大魚,前些天遇到大魚,結果魚線又斷了。

  事情證明,僅僅依靠大自然的饋贈遠遠不夠,而想要取得進步,終究還需要人類來創造。想要徹底解決魚線的問題,這個冬天恐怕是要著手於尼龍的研究。

  “陛下,這是工部尋得最有韌性的馬鬃毛造的魚線,你且再試一試!”陳政的額頭冒汗,顯得心裡沒底地道。

  朱祐樘將魚竿拋出,主動談及另一件事情道:“陳卿,封丘縣河堤偷工減料一事調查得怎麼樣了?”

  “還請陛下恕罪,此事還沒有覆函!只是陛下請放心,一旦有了結果,工部必定會第一時間上呈陛下!”陳政輕輕地搖頭,同時很是肯定地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