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


                 憲宗純皇帝的茂陵安排在最前面祭祀,接著是英宗睿皇帝的裕陵,最後才是太宗文皇帝的長陵。

  此次祭祀長陵同樣是一條艱難的登山路線,最終由寶城入口進方城,方城之上同樣建明樓,而樓內樹聖號碑,上刻:太宗文皇帝之陵。

  以朱棣的文治武功,當配以太宗。

  跟後面喜歡跟文官集團空談聖人治國之道的帝王不同,朱棣或許亦有犯下過錯,但無疑算是一個實幹的帝王。

  面對蒙古的犯疆和挑釁,先後五次進入漠北草原,打擊了韃靼、瓦剌和兀良哈,這便是歷史上的“五徵三犁”。

  面對安南胡朝不斷吞食西南邊疆,為了維護大明在中南半島宗主國的權威,主動出兵滅掉胡朝,在安南設交趾布政司。

  面對充滿未知的海洋和東南亞的局勢,朱棣摒棄了閉關鎖國的保守思想,而是選擇斥資造寶船下南洋。

  永樂時期打破歷朝皇帝的墨守成規,主動出擊於中南半島和揚帆南洋,可謂是四海鹹賓,氣象恢宏,創造華夏在亞洲秩序的新高峰。

  憑此等功績,朱棣無疑是大明皇帝最好的表彰,是當之無愧的大明太宗皇帝。

  只是可惜,後繼者受儒家的思想影響太深,都是選擇跟士大夫共享太平之福。嘉靖不肯繼嗣大宗,為了扶正自己的生父為大宗嗣,竟然將太宗皇帝生生改為了成祖。

  朱祐樘看著眼前的“太宗文皇帝”碑文,卻是慶幸自己回到了這裡,成為這個帝國的掌舵者,而他將效仿太宗令四海來朝、揚中華國威。

  按規制,祭品大山牛三頭、豬五頭,兔六隻、小山牛兩頭、北羊二頭、鹿一頭,另外則是香燭衣錦。

  祭文早已經準備妥當,由隨行的翰林院學士張升進行誦讀。

  身穿青服的朱祐樘在完成祭祀後,對隨行的十三位太監道:“此乃文治武功的太宗皇帝,你們都好好叩個頭吧!”

  神盾營統領張永和十二營掌軍太監在京軍中已經得到威望,由於十三人都是能騎擅射,又有很強的搏鬥武藝,故而被稱為“十三豹”。

  最近朱祐樘的幾次出行,他們十三人都會親自策馬護駕。

  若不是太監服飾出賣了他們閹人的身份,如果換上大明的輕甲軍裝,以他們的精神面貌毅然是十三個年輕的將領。

  雖然十三人都是年紀不足二十的年輕太監,但跟內書堂為禮部司培養的模式一樣,能夠走到最後都已經是層層篩選的結果。

  他們的眼睛都綻放著光芒,雖然讓他們率軍北上可能仍會出現像高進那般臨陣退縮的太監,但絕大部分的太監都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張永和十二營掌軍太監規規矩矩地跪下叩頭,顯得認真決然地表態道:“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揚,雖然已經將十三位太監派出去替自己掌軍,但亦是要求他們每三日回到內書堂下設的武講堂學習歷史和兵法。

  練兵的方法已經編輯成書,只是傳書於後世並非目的,最重要還是將知識進行傳播,由這十三豹在十三營中施展開來。

  剛剛的話是朱棣北伐所提的口號,而今他們十三人能在這裡整齊地喊出來,證明他們確實用心在學,亦有著“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的決心。

  “陛下,城樓梯在這邊!”梁芳得知朱祐樘要登上明樓,當即便是引路道。

  朱祐樘雖然身體已經疲憊,但現在不需要再趕時間,便是決定登上方城之上的明樓。

  方城離地足有十三米之高,從明樓往下眺望,可以見到下面的石五供和欞星門,兩邊是盤龍松樹,更遠處則是沐浴在夕陽中的祾恩殿,視線在那裡便受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