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九十六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


                 次日中午,一支運鹽船隊從長江西來,經漢水口來到武昌城外碼頭。

  由於事先已經打過招呼,此時偌大的碼頭停止作業,空蕩蕩的碼頭迎接著這一支從揚州歸來滿載而歸的鹽船。

  楚王府左長史沈元禎是成化八年的進士,從踏入仕途那一刻便像是終止了般,卻是一直呆在這座王府中。

  今年已經將近五旬的他,對前途早已經失去了希望,正帶領著王府的屬官和太監注視著正在靠岸的鹽船。

  這一批鹽是楚王府的生活保障,更是一船船閃著光芒的黃金。

  王府食鹽最初出現在太祖前期,只是太祖朱元璋很快意識到為諸王歲供鹽有損鹽政,故而後期廢止“例不給鹽”。

  宣德年間,韓王奏討食鹽,戶部訓擬“祖訓無給鹽之例,果王國不產鹽,且聽遣人於他處市易”,戶部的意見被宣宗採納。

  到了正統年間,周王奏請支鹽於附近水路鹽場,此次終於得到英宗的允許。

  正是開了這個口子,藩王出現大量奏討食鹽的現象。

  到了成化十六年,各王府食鹽成為了常例,每年給本色食鹽三百引,一些人數多的王府趁機討要一千引。

  像英宗為感念襄王在景泰年間為己說情之恩,應襄王所請,賜予其每年三百引,而後又增至一千引。

  楚王一脈是朱元璋第六子朱楨之後,雖然跟大宗血脈離得越來越遠,但經過這麼多代人的繁衍,人口已經是藩宗數一數二的存在,故而成功討要了一千引。

  足足一千引,每引四百斤,那麼便是四十萬斤鹽,這麼多鹽根本不是一個小小楚王室能夠消化掉的。

  其實兩代楚王自然知道這一點,但鹽畢竟是賞賜而來的,這不要白不要。另外,現在的鹽可謂是堪比白銀的硬通貨,有鹽壓根不愁換不到銀兩。

  十艘鹽船陸續靠近碼頭,隨著一聲令下,工人趁著天氣尚好,急忙將船上的鹽卸到碼頭旁邊的糧倉中。

  正當這邊揮汗如雨正在卸鹽的時候,整個武昌城像是炸鍋了般。

  “王越那個老匹夫不是去揚州了嗎?”

  “他在武昌城做什麼?這不是瞎胡鬧嗎?”

  “到……到碼頭了?這……這是真不給人活路啊!”

  ……

  所有人原本都以為欽差王越已經急匆匆趕往揚州整頓鹽政,結果得知王越的欽差儀仗隊突然出現在武昌城朝著碼頭而去,這無亞於一個驚雷突然炸響。

  最先得到消息的左布政使李清正跟從詩仙樓買回來的小妾切磋,結果得知王越出現並朝碼頭而去的消息,嚇得整個人都萎了。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其他衙門,在得知王越玩了這麼一手後,大家都是又氣又怒,卻是恨不得生吃啖了王越。

  這個官場原本是太平無事,結果新君繼續寵信太監則罷,而今還放出了王越這麼一頭瘋狗,搞得他們湖廣官場又是風雨欲來。

  湖廣巡按姜洪和湖廣按察使楊繼宗得知消息後,卻不論他們此刻是多恨王越,於情於理都要前去面見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