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行一 作品

第139章 真正的意難平,抗戰犧牲的戰士們

  百餘名官兵幾乎全部陣亡。(僅存活七人)

  在臨死前。

  鄧世昌身形蕭蕭,立於致遠艦船頭之上。

  目光如炬。

  即便是將葬身與海底之下。

  他眼神中也從沒有流露出一絲恐懼之色。

  鄧世昌前輩。

  在用自己的生命和倭寇侵略者作鬥爭。

  和清朝的腐敗分子,賣國官員作鬥爭。

  這一幕。

  給岸上觀戰的陸軍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遠在京城的光緒帝得到了這個消息。

  悲痛說道。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

  大明。

  身為軍旅之人,馬上皇帝的朱棣看到這一幕。

  一股悲傷的情緒油然而生。

  想起了早些年自己和兄弟們征戰沙場的日子。

  這就是華夏的魅力之處。

  即便是如此腐敗的大清。

  依舊有忠心甘願赴死之輩。

  這就是華夏的軍威。

  即便裝備,武器,後援方面都有落後。

  但仍舊用生命捍衛帝國的尊嚴。

  這都是華夏的好男兒啊。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可是朱棣很想問一句。

  這樣的華夏百姓。

  這樣的軍士。

  大清配嗎?

  ......。

  大清康熙年間。

  鄧世昌的表現。

  一時間讓康熙無話可說。

  康熙當然看得出來。

  這北洋海師之中的戰士。

  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漢人面孔。

  他萬萬沒想到。

  在大清最危急的時刻。

  奮鬥在第一線的居然恰恰是他們最提防的漢人。

  康熙知道。

  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

  除了官員貪汙之外。

  恐怕還有政治提防的因素在其中。

  想到這裡。

  康熙一時間居然開始懷疑起自己壓制漢人的決策。

  但隨後。

  康熙就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該壓還是得壓。

  不壓大清少活一百年。

  ......。

  大唐。

  李世民看到這一幕。

  深深的嘆了口氣。

  真不知道大清的統治者們看到這一幕。

  心中會是怎樣的想法。

  他們會不會愧疚。

  你們處處提防著漢人。

  但是在外國入侵的時候。

  替你們保衛邊疆的戰士。

  恰恰多是漢人。

  李世民很慶幸自己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強的君主。

  在他的治理下。

  大唐是一個開放。

  多民族的國家。

  大唐也因為自己的包容性而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