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九十二章:輾轉反側,添堵!

“一二三!”

號子聲響起。

大腹便便的轉爐爐口向外傾斜。

在幾名工人拖著鐵棍向後狂奔撤離時,滾燙的鋼鐵熔漿傾瀉而下。

沿著下方預留的導流槽,流向旁邊的鋼坯冷卻區。

靳宓看著轉爐傾倒鋼鐵熔漿後,像個不倒翁,自行立起來,向朱棣低聲介紹道:“師傅,在設計中,我們反覆試驗,想用蒸汽氣缸提供的動力,傾倒鐵漿,取代人工傾倒帶來的巨大危險性。”

“可好些個技術難點,暫時還無法攻克,其中運用的一些機括結構,雖然設計出來了,可通過實驗,都具有太複雜、維護太難、耐用性很差缺點,而且,如果增加這些機括,還會導致三幅擺動機括的耐用性降低……

朱棣聽聞後,笑著安慰:“不著急,你們能搞出這個轉爐,已經很厲害了。”

他當然知道,越是複雜的機括,耐用性越差。

尤其是這個工業剛剛起步的階段。

做工業設備,一定要走傻大黑粗的路線才行。

這個時期,如果走精細化,那就是扼殺工業化發展。

只有隨著工業化不斷發展,材料學、設計學等等各類學科,取得長足進步後,才能去追求精細、精緻。

“對於從事這個工序的工人,我們可以通過嚴格的培訓,以及在操作環境中,設置其他保障措施,例如,是不是可以在轉爐前面畫一條綠線,表示安全區,更靠近一些,畫一條黃線,表示具有一定危險區,最危險的地方,畫一條紅線,通過這些醒目的提示,時時刻刻,提示從事這個工序的工人。”

“另外,一些從事危險性工序的工人,應當予以更高的待遇保障,以及傷殘後保障。”

“再有,對於這個工序的工人,禁止他們疲勞上工,其他工序的工人,一個班八個小時,這些危險工序,是不是三四個小時就行了?”

“總之,技術達不到,在慢慢琢磨改進技術的同時,咱們完全可以從其他方面,克服技術缺陷帶來的各種危險和不便,我說的這些,具體如何實施,還要你們在接下來,大規模工業試驗中,不斷摸索總結,總結出一套,安全生產流程。”

實驗室試驗成功。

工業立項建設完成,並不代表著,就能立刻進行大規模工業生產。

還必須,進行三四個月時間的工業生產實踐。

檢驗設備、摸索流程、培訓工人……

這些倒不用他囉嗦了。

這些年的工業建設中,這套流程,早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了。

朱棣看著鋼坯冷卻,轉爐內,又一爐冶煉開始,工人則忙著用大鐵鉗,將一塊塊冷卻成型的鋼坯搬離,為下一爐冷卻騰空間。

朱棣扭頭,見朱元璋熱的滿臉通紅,擔心太熱,對朱元璋身體不好,就笑著提議:“父皇,咱們去看看冷卻成型的鋼坯吧?”

朱元璋回神,看著工人壘成堆的鋼坯,“好!”

眾人跟隨朱棣,走到鋼坯堆區前。

廠長把一把手動鑽交給朱棣,同時拿來一塊生鐵、熟鐵。

朱棣見過後,把鑽頭抵在鋼坯上,搖動轉柄。

片刻後,朱棣在三塊坯體上,各鑽出一個淺洞。

起身,又把手動鑽交給朱元璋。

朱元璋試過後,點頭道:“這塊鋼坯的硬度,的確比生鐵軟,比熟鐵硬,到底是不是靳宓所說的低碳鋼,還無法確定,不過,這肯定是鋼了。”

用來鑄炮、火銃、鍋爐、馬車、自行車、世紀大橋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

扭頭,詢問靳宓:“小傢伙,告訴師公,這一爐產出多少斤?每天能產出多少噸?”

靳宓笑著回答:“師公,這麼一爐子是一千斤,煉製生鐵和熟鐵需要三到四個小時……”

話中,靳宓指著兩座高爐,“像這兩座高爐,可以冶煉出十噸生鐵、十噸熟鐵,總計二十噸,轉爐鍊鋼,如果煉製這種低碳鋼,一爐需要半個小時,也就是說,把二十噸,生鐵漿、熟鐵漿煉成鋼,每爐鋼水一千斤,就要四十爐子。”

“一爐子半個小時,四十爐子需要二十個小時。”

“這座爐子,按照我們的設計,剛好可以做到,二十四個小時,人歇息,爐子不歇息。”

“一天可產鋼二十噸!”

“也就是說,現在,有了這種新式轉爐,你們一天鍊鋼數量,就超過了以前一年鍊鋼總數?”藍玉驚呼一聲。

他可沒忘記,觀察百斤小鋼爐時,朱老四說過,現在燕藩一年產鋼十幾噸。

胡惟庸、呂本相互對視。

一天二十噸。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只這樣一座鍊鋼爐。

燕藩就能生產鋼7300噸!

這可是7300噸鋼啊!

用來製作槍炮,能製作多少!

靳宓可不止呂本、胡惟庸想什麼。

他知道藍玉對師傅沒有敵意,笑著點頭:“理論上,是這樣。這座鍊鋼爐子,只是一座實驗性爐子,我們燕藩現在冶煉生鐵和熟鐵的高爐技術,已經可以做到一百噸的高爐了。”

這可不是他吹牛。

雖然在冶鐵中,還沒有使用這麼大的高爐。

但在燒製水泥中,已經應用這種百噸高爐了。

“只要技術驗證成功,再建設,我們就不建設這種耗能大、成本高的十噸小爐子了,即便不建設百噸高爐,至少也要直接建設五十噸高爐。”

“一個生鐵高爐、一個熟鐵高爐,總共就是一百噸,同時,雖然中間的千斤轉爐,我們現在掌握的技術,製造不出更大的……”

倒不是製造不出更大的。

主要是更大的爐子,加熱熔鍊、以及生疏鐵漿溶液充分混合就不好把握了。

“不過,我們已經想到了辦法,可以在中間,設置一串十幾個,數十個千斤轉爐。”

增加轉爐很簡單。

無非就是確保蒸汽動力足夠的情況下,按照現在的轉爐機括,複製罷了。

……

這麼簡單嗎?

藍玉等人看著靳宓侃侃而談,似乎十分輕鬆容易。

不由沉默。

這些對於燕藩,對於這個執著於研究技術的小傢伙來說,似乎十分輕鬆,就如其所說,就是複製罷了。

可若是換做大明。

他們聽都聽的迷迷糊糊,別說建設了。

……

眾人從鍊鋼廠出來。

朱元璋拉著送行的靳宓說了很多。

然後坐上馬車。

馬車啟動,朱元璋還忍不住,隔著窗戶,衝站在門口的靳宓招手。

朱棣笑笑,“看得出來,父皇很高興。”

哼!

“狗嘴吐不出象牙!”朱元璋笑哼一聲,收回視線,看向朱棣,“這樣一座高爐,一年就能產鋼七千噸,你們還要建設更大的,豈不是,一年鋼產量,就會達到十幾萬噸?”

朱棣點頭,“今年沒幾個月了,大概率就是驗證這座鋼爐,不過,明年肯定要建設靳宓所說的那種,五十噸、一百噸的高爐。”

“不要好大喜功。”朱元璋語重心長叮囑道:“你們現在的鋼鐵消耗量才多大?突然產量暴增數倍,不要搞成你建設世紀大橋,突然間沒有了銷路,鋼廠規模大,就意味著,端這個飯碗的工人多,若是沒有銷路,工人吃飯都成問題,一定會對你,以及你這個政權產生怨氣的。”

朱棣認真點頭,笑著解釋道:“父皇的教導兒臣記住了,不過,鋼產量增加,兒臣倒是一點兒都不擔心銷路問題,隨著新式鍊鋼法的出現,大規模工業鍊鋼開始,成本會直線下降。”

“一千個百斤小鋼爐,七八百人,一年才能產出十幾噸鋼,耗能大,人工成本更是大的嚇人。”

“而這座年產量七千噸的新式鋼爐,只需要三百多人,一天的產量,就頂過去一年,鋼鐵的成本,我估算,最多是小鋼爐鍊鋼的百分之一,隨著鋼鐵價格降低,自行車、新式馬車、畜力收割機這些機械價格,至少要砍一半,就有更多人能買得起,這類商品銷量增加,完全能消化掉十幾萬噸鋼材。”

清末,為什麼沒有發展這種百斤小鋼爐土法煉鋼。

就是因為洋人的鋼鐵價格,比土法煉鋼更便宜。

為什麼,類似大冶鋼廠使用洋人落後技術的高爐,生產的鋼鐵,銷量也不好,瀕臨倒閉呢?

要知道,按道理,當時清朝的人工成本,可比洋人的人工成本低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