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 119 章 李二李三回中原





李智雲咬著筆桿道:“或許旁支子弟是願意來的,只是沒有人起頭,他們害怕被其他人嘲笑,就不敢來了。越是家境不好,士人就會更好臉面。”




羅士信不敢置信地看向李智雲。




李智雲皺眉:“你這表情是什麼意思?”




李玄霸失笑:“他的表情是‘沒想到李五郎你居然這麼聰明’的意思,是誇你。”




李智雲嘀咕:“別把我當小孩哄。”




李玄霸誇讚道:“你能瞬間切中要害,我怎麼還會把你當小孩。我要舉辦一場文會為你揚名,你可能承擔起重任?”




李智雲道:“沒問題!不過三兄,為何不以你的名義召開文會?”




長孫無忌抱著文書進來:“因為他們不配。別忘記你三兄是秀才。”




李智雲這才想起三兄還有這麼厲害的頭銜。




隋文帝開皇七年下詔,“諸州歲貢三人”,稱為“常貢”。“常貢”中舉秀才者,為文才對策最為突出之人。




不過隋文帝雖然開了常貢,卻看不起被舉薦的人才,只認可門蔭為官者。因為皇帝的不重視,秀才的選拔都由權臣把控。




後世評價,“上無求才之意,下無應詔之人,間有一二,反嫉之”。




《文獻統考》就記載,杜正玄、杜正藏、杜正倫一門三秀才,杜正玄和杜正藏就遭遇楊素和蘇威的打壓,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妒忌。




連楊素和蘇威這樣的權臣都會妒忌“秀才”這個名揚天下的名號,雖然隋朝的秀才空有名號,幾乎沒有人為高官,但也可知其榮譽。




李玄霸這個秀才,完全是楊廣“欽點”,想要個神童祥瑞,否則絕不會入選。




但李玄霸現在的成就,足以讓世人認可他是真正的秀才。那麼他就不能輕易以自己的名義召開文會了。




長孫無忌為李玄霸解釋後,又道:“雖然這麼說,但你也不是真的不可能開文會。只是河東士子瞧不上你們,你當然也要做出一副瞧不起他們學問的態度。其實李二招賢時,我就提議過等你回來後,借你的名義招賢,但他拒絕了。”




李玄霸疑惑:“為何?”




長孫無忌聳肩:“他說我弟弟這麼厲害,該是他們來跪著求你指教,而不是你邀請他們來開文會。”




李玄霸失笑:“這幾年我一直




()跟著二哥在軍營裡打混,他們應當是忘記我還有個‘秀才’的頭銜,否則早就來請教我學問了。”




長孫無忌道:“杜克明也是這麼想。不過杜克明贊同讓他們跪著來求你。”




李玄霸無語。說好的“杜斷”呢?怎麼自己認識的“杜斷”,就是個專職起鬨的?




長孫無忌道:“李二寧願跑去天柱王那裡搞錢開印刷鋪子,用書換人才,也不願意你低聲下氣去求人。所以文會可以開,你可千萬別落了面子,否則等李二回來他會揍我。”




李玄霸道:“你可以揍回去。”




長孫無忌嘴角微抽:“閉嘴。你家小五擅長什麼?雖然你和李二教出來的弟弟肯定不差,但也要揚長避短。”




李玄霸道:“小五擅書,虞老師都對小五讚賞有加。”




長孫無忌笑道:“那沒問題了。若和虞老師的字相比,這裡再厲害的擅書者的字都和狗爬似的。我就知道你回來後一定會找個不丟臉的藉口開文會,名單已經給你擬定好了。畫圈的人是家境不怎麼好,可能會進府的士人。雖然算不上多好的人才,調|教調|教當個文吏還是夠了。”




李玄霸見長孫無忌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妥當,有種工作太輕鬆導致無所適從的錯覺。




怪不得長孫無忌是凌煙閣功臣首位。他在史書中謀略不顯,估計乾的就是如現在這樣心腹總管的活。




長孫無忌已經準備妥當,李玄霸將開文會的事交給長孫無忌,自己只露面。他繼續把精力投入內政中,沒有被這等小事分心。




李智雲每日拉著羅士信練字,被李玄霸笑稱“臨時抱佛腳”。




文會當日,李智雲果然如李玄霸和長孫無忌所猜測的那樣,一手行書驚豔四座。




一群以討教書法為名義的士人迅速在李智雲身邊集結。長孫無忌每天拉著李玄霸,像挑選大蘿蔔似的考校他們學問。




長孫無忌:“還是沒幾個能用的。”




李玄霸:“唉。”




在隋末民間淘人才真難啊。




……




“阿玄應該已經回張掖了。”李世民喝了一口烈酒暖身體,長長嘆了口氣。




十分懂顏色地宗羅睺問道:“郎將可是擔心幼弟?”




宗羅睺乃是被房喬推舉給李世民的軍中新“貴”。




李世民雖然不得河右之地士族的重視,但鄉間勇士多願意投效。




房喬藉口西海郡需要大量兵力鎮守,把杜如晦丟到西海郡幹活,自己假稱奉旨招攬鄉勇,從河右諸郡遊走到隴西諸郡,用“最年輕的行軍大將、戰無不勝李世民”的旗號招攬了不少勇士。




宗羅睺是金城郡人。房喬到當地後走訪民間,探訪到宗羅睺自幼武藝超群的名聲,當即前去拜訪。




拜訪結果令房喬十分驚喜。宗羅睺不僅確實武藝超群,還有勇有謀,把他放到主公身邊一段時間,一定能成為一員大將。




宗羅睺雖然聽說過李世民的名聲,但因為李世民的年齡,總覺得恥於投效









但房喬實在是太會做人,稀裡糊塗兩人就結為了朋友,宗羅睺只好說先見一面試試。




這一試試,連行李都沒帶幾件,全程顯得十分敷衍地宗羅睺就不走了。




李世民嘆氣:“阿玄是我雙生弟弟,算不上幼弟。但我確實擔心他。他身體弱,剛去伊吾城出使西突厥,不知道有沒有受寒生病。”




宗羅睺想起小將軍提起的“阿玄”是誰了。小將軍出生自帶“算無遺策”謀主的傳聞,也早已經傳到了隴西諸郡。




宗羅睺道:“將軍若是信任我,可將兵卒交給我暫時率領,我一定會為將軍取得勝利。”




李世民這次被天柱王邀請來“發財”,就是去攻打其他部落。




甭管是吐谷渾還是什麼羌族吐蕃族,反正天柱王已經自立為可汗了,不服者都打。




天柱王不僅付給李世民“僱傭兵”錢,戰利品也是李世民先挑,他只要牧民和牧場。




待遇如此豐厚,李世民當即拍板,幹了!




不過要揹著阿玄幹。




雖然弟弟說讓他練兵,但也強調了大雪封山氣候惡劣的時候不能去,安全才最重要。




但打仗哪有絕對安全是吧?有天柱王帶路和提供後勤,李世民認為利益遠遠大於危險,必須幹。




等帶著戰利品回張掖,弟弟就算生氣也沒用。




“我信任你,但你們還不熟悉我的作戰風格。我先帶你們打幾場,再給你們獨自領兵的機會。”李世民對宗羅睺和其他將領說道,“率領軍隊作戰,與率領鄉勇守衛家鄉所需要注意的事也有很大不同。我教你們一點正統的兵法,將來你們用得上。”




宗羅睺和其他將領立刻激動道:“是!”




有名將註疏的練兵方法,與有名人註疏的經書一樣,常是隻有世族將門才能接觸的“傳家寶”。他們雖然多是鄉野豪強,有機會識字,但這等“傳家寶”是無緣觀看的。




李世民雖年少,已經是當世甚至縱觀歷史也應當排得上號的少年名將。將軍居然親切地教導自己練兵和行軍之法,有上進心的人都激動得滿面紅光,對李世民感激萬分。




宗羅睺越發慶幸自己相信了友人之話。這樣的主公,早投靠就是賺到!




李世民沒在意下屬的激動。




他知道自己將來會當皇帝,那麼最先跟隨自己的將領自然都有機會封侯拜將,遲早會自己領兵。趁著現在天下戰事不多,先教一能獨立領兵的人出來,自己將來才輕鬆。




“休息夠了,出發!”李世民把空了的酒囊別在馬屁股上,對身後的好兒郎們揮揮手,大笑道,“宗羅睺你誘敵出擊,我率兵繞後。你的演技行不行啊,別給我拖後腿!”




宗羅睺道:“將軍,要不你誘敵我繞後?我武力肯定行!”




李世民笑著在宗羅睺的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想都別想!憋屈的事交給你,暢快的事交給我,我才是將軍!”




宗羅睺嘆氣:“遵命。”




他假裝嘆氣




後,忍不住跟著少年將軍笑了起來。()




宗羅睺揮舞著馬鞭,跟在少年將軍的身側,踏著剛融雪的泥土,朝著晌午陽光的方向馳騁。




?本作者木蘭竹提醒您最全的《李世民為弟弟心聲頭疼中》盡在[],域名[(()




……




大興城中,宇文弼和長孫晟正在破口大罵,高熲和薛道衡圍著他們安慰。




宇文弼罵道:“李淵這廝不做人!二郎三郎的事業才起色,他讓二人回來成什麼親!他居然還說動了皇帝下旨!”




長孫晟罵道:“我家觀音婢才十三歲!怎麼能這麼早就離開父母!”




高熲和薛道衡連連嘆氣。




他們正絞盡腦汁想安慰宇文弼和長孫晟的話,留在家中照顧父親的高熲的兒子高表仁急匆匆跑來:“父親!父親!大事不好了!”




高熲道:“能有多不好?總不能是楊廣又忌憚我了。”




高表仁停下腳步:“哦,不是。是皇帝又下令徵高麗了。”




高熲:“……”




他嘆了口氣,對宇文弼和長孫晟道:“要不還是同意吧,我看這天下馬上就要大亂,現在不辦婚事,就不知道幾年後才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