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作品

第264章 為官之道

  大明永樂之後,皇帝的旨意稱之為“中旨”,這雖然未形成一種明確的制度規定,但更多地體現了政治觀念與現實訴求。

  中旨,不經過內閣,不需要進行票擬和內閣草擬,直接由內廷批發,且不經過六科駁正,直接交付相關部門施行。

  它是皇帝個人意志的表達,也是皇權的具象化體現之一。

  但對於明代的士大夫而言,中旨在更多數的場景下,被視為內閣權力伸張與否的關鍵。

  皇帝利用中旨,能夠越過制度提拔官員,處理事務,嚴重擾亂朝廷的運行機制,某種程度上損害了官員共同體的利益。

  有明一朝,私下裡有個規矩,如果某個官員接受了皇帝的宗旨,那就等於他自絕於官場受人鄙視,寸步難行。

  王瓊,雖然是中旨入閣,但老人家可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

  釣旨是朱厚熜的首創,或者說是那個定製的妥協產物。

  內閣形成制度無疑限制了皇權,文官們翹首以盼數百年,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達成這個目的。

  朱厚熜推波助瀾,順勢提出了鈞旨。

  鈞旨不輕發,但只要蓋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紅印,是內閣以下所有官員都必須無條件執行。

  違者,以謀逆罪處之。

  官員及其家族,處斬!

  當然官員們絕對不允許,有如此恐怖的利劍懸於頭頂,但形勢比人強。

  朱厚熜後來作出規定,一位皇帝一生最多發出三道鈞旨,才讓官員們偃旗息鼓。

  張璁神色堅定,看了一眼王陽明和楊一清,兩者也都悄悄回以眼神。

  “陛下,鈞旨不可發,臣以為提拔張楚言一事,就由內閣草擬詔書,萬萬不能動用這等利器。”

  他轉過身看向楊廷和幾人似笑非笑,彷彿在質問,發鈞旨和內閣草詔影響孰重孰輕爾等好生思量!

  楊廷和咳了一聲,“臣也以為讓內閣起詔最為妥當。”

  “是啊,這是於國於民有利的好事,還是儘快辦好吧。”王瓊打了個哈哈。

  朱厚熜故作為難,“可內閣該如何向百官解釋,損害了諸位的名聲,這實在讓朕心中不安。”

  張璁攀蛇上棍,義正辭嚴地說道。

  “為陛下分憂,是臣等的使命,區區流言,何懼之有?”愛讀免費小說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下載: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愛讀免費小說app

  “好!”朱厚熜笑道:“那此事就此定下,仰賴諸位辛勞了。”

  一眾閣臣連稱不敢。

  朱厚熜眼中閃過一絲光芒,最大的難題處理好了,接下來的小問題也就順水推舟。

  他提出,讓徐階到兵部擔任郎中,協助夏言主持皇莊清查。

  嚴世蕃到戶部擔任郎中,主持市舶司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