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第三刀 作品

390 慶州

  那些彈劾放到官家趙禎的桉頭,足有幾尺厚。

  可是官家全部留中不發,反而多次下旨表揚王剛工作出色,並且賞了王剛不少東西,就是沒升他的官。

  王剛接到聖旨就意識到,官家可能不行了,他這麼做明擺著是給太子趙曙鋪路,自己被調回京城的日子不遠。

  果然,沒過多久,大宋天子趙禎病逝於福寧殿,舉國同悲。

  王剛收到消息時,太子趙曙已經在皇宮繼承大統。

  出乎王剛預料的是,他很快就接到趙曙調令,不過不是調回汴京,而是去慶州當知府。

  慶州位於宋、夏在白乾山邊界以南不遠處。慶州在大宋的西北戰略體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剛調任雖然還是知府,但由於慶州的重要性,算是升至從四品。

  但是與江南西路相比,慶州也要危險的多,甚至有機會直面西夏的大軍,所有趙曙給了王剛一定軍權。

  趙曙的聖旨是讓王剛即刻赴任,所以他收拾了一些細軟就準備出發。

  他怕晚一點就走不了。

  王剛帶著幾個家僕,偷偷從衙門出發,還沒到城門口,大量的百姓就攔住了他的去路。

  “盛大人,聽說您要走,鄉親們準備了點東西給您。”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農,拿了一把大傘呈給王剛。

  那是萬民傘,是江南西路百姓自發製作,王剛每赴任一個地方就會收到一把,有時候是好幾把萬民傘。

  “盛大人,我們捨不得您。”一位老鄉跪在王剛面前,苦苦哀求道:“您別走好不好。”

  王剛扶起老鄉,說道:“朝廷有令,本官必須去慶州赴任,諸位放心,本官的繼任者會繼續照顧大家。”

  百姓們痛哭不已,全都捨不得王剛離開。

  王剛也不捨,他在江南西路坐官三年,東奔西跑,剿滅山匪,治理地方,固然辛苦勞累。

  可看著窮苦地方在自己手上重新煥發生機的成就感,也是無法比擬。

  樸實善良的百姓也喜歡自己有個好官照拂。

  “大家都知道,您為了百姓對付豪強士紳,得罪太多人,所以被人陷害,才被調去慶州那等危險之地。”老農哭哭啼啼的拉著王剛的手,說道:

  “大家雖然幫不了大人,但還是希望大人平安無事,我們準備湊錢為大人建立生祠,日日祈禱大人可以平安喜樂。”

  王剛皺眉道:“大家的心意我領了,你們賺錢不易,不要花在那種無意義的地方,若是有心就向西邊問候一聲即可。”

  百姓們聞得此言,哭的更加傷心。

  他們遇到一個好官幹吏不容易,可惜王剛待的時間太短。

  百姓們自發的為王剛讓了一條道,王剛每走一步就會收到一些禮物,大多都是百姓家裡自己製作的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