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淵很激動,貞觀是我大唐的皇帝

  「大軍無主帥,數十萬軍隊在離大明千里之外被殲滅,全軍覆沒,舉國震驚。」

  「至此,漠北對明邊境的騷擾更甚。」

  「藩王無兵權,軍中無大將,因此,你不得不開啟長達數年的五徵漠北之舉。」

  「自秦以來,華夏不斷被異族入侵,而對抗他們的方法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死戰到底。」

  「那一日,你做了個最偉大的決定,無漢唐之和親,無趙宋之割地。」

  「你親自定下留給後世子孫的訓言,我大明終其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你們漠北遊牧想要南下劫掠,我朱棣唯有一戰,奉陪到底,一死而以,何懼之有?」

  「第一次徵漠北,永樂八年,你親率五十萬大軍深入臚朐河,行軍三月沒有見到韃靼主力,繼續深入,終於在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斡難河發現韃靼大軍。」

  「雙方主力大打出手,你親自掛帥指揮作戰,擊敗了韃靼大軍。」

  「韃靼大汗本雅失裡僅剩七餘騎出逃,大軍班師回朝,在回程的路上興安嶺恰好又碰到了北元太師阿魯臺部,雙方展開廝殺,阿魯臺部潰散而逃。」

  「此戰,韃靼元氣大傷,內部再次分裂。」

  「第二次徵漠北,永樂十二年二月,另一個蒙古部落瓦剌在首領馬哈木,太平,巴禿索羅的帶領下屢次犯境。」

  「你再次親率大軍五十萬親征,雙方在忽蘭忽失溫展開激戰,瓦剌三萬騎兵,九萬匹戰馬對明軍數次衝鋒,均被火銃射回。」

  「隨後,明軍左右兩翼部隊開始對瓦剌騎兵進行包圍,與此同時,你也親率數百精騎為前鋒。」

  「此殺瓦剌部王子數十人,騎兵千餘人,首領馬哈木等人逃往圖拉河。」

  「此戰,打的瓦剌稱臣。」

  「第三次徵漠北,永樂二十年,你再次親征韃靼,主力部隊行至宣府東南雞鳴山,阿魯臺部提前得知了消息,連夜逃亡。」

  「待你大軍趕至,阿魯臺部大軍已不見蹤影,部落只留下女人和孩子,你將部落裡的女人和孩子俘虜,大軍班師。」

  「此戰,韃靼部落望風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