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方案


                 看看是否能夠穩定地保持新型鹽的特性。”

  梁峰也露出了笑容:“是的,這個方向看起來很有希望。我們可以逐步替代部分原材料,以確保成本的降低不會影響到新型鹽的品質。”

  在新材料的實驗中,團隊發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這讓他們更加堅信這是正確的方向。趙愛民開始與農民再次取得聯繫,分享這個好消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反饋。

  在一次農民座談會上,趙愛民告訴大家:“通過團隊的努力,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原材料,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還能夠確保新型鹽的優質特性。我們需要大家的幫助,一同測試這個新材料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

  農民們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一位老農民插話說:“這聽起來不錯,我們願意參與測試。如果真的能夠提高鹽的產量和質量,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這次農民的積極參與給趙愛民帶來了莫大的鼓舞。他深知,要想讓科技成果真正服務於社區,需要與最終用戶保持緊密的溝通和合作。

  然而,正當一切似乎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時,一個小小的意外發生了。在新型鹽的實際應用測試中,一些農田的鹽產量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讓趙愛民感到有些猶豫和焦慮。

  在一個夜晚,趙愛民獨自坐在實驗室裡,他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決定。他的內心充滿了對科研事業的責任感,但同時也有著對農民們的擔憂。他深陷於這個困境中,思維紛亂。

  梁峰發現了趙愛民的焦慮,走到他身邊說:“趙兄,我們一直在努力,但科研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未知的挑戰。我們要相信自己的方向,同時也要在農民的反饋中汲取經驗。”

  趙愛民點點頭,他明白這並非是一帆風順的道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科研領域,每一步都需要經過謹慎的考慮和不懈的努力。他再次振作起來,決心通過團隊的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困境中,趙愛民決定深入農田,親自了解問題的根源。他意識到農田的多樣性和不同環境條件可能是影響新型鹽表現的關鍵因素。於是,他決定與農民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親身參與農田的實際操作。

  一天,趙愛民來到一片鹽鹼地,與一位老農民開始了對話。老農民名叫張雲飛,是當地的一個經驗豐富的種植戶。趙愛民虛心請教:“張老師,我們研發的新型鹽在這片鹽鹼地上表現得並不理想,您是否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的?”

  張雲飛笑了笑,語氣坦然:“小夥子,鹽鹼地的環境很複雜,這可不是一般的土壤。你們的新型鹽也許需要更多的適應期。我們這裡的土地要想變得更加肥沃,得需要時間和耐心。”

  趙愛民聆聽著老農民的經驗,心中漸漸明瞭一些問題。他開始意識到,新型鹽的實際應用可能需要更多的調整和適應期,而這並非是一蹴而就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