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全民山賊,我來剿匪 作品

第263章 汪直!

  而他在在邊軍期間,更是針對逃兵問題、禁軍運糧問題、地方築堤問題、京畿治安問題、馬政問題、邊軍糧餉問題、邊軍請賞問題、邊軍人事、邊備問題等等,上陳諫言。

  而更難得可貴的是,六部對於他有理有據的摺子,大多肯準。

  甚至因為邊塞寒冷,士卒缺少防寒衣物這種在當時人看來的小事,他也上了奏摺奏請為每名士卒多發一套衣物與鞋子。

  同時他還針對邊軍貪腐,多次出手!將邊軍將領漸漸換成了憲宗的“自己人”!

  如果汪直不是宦官而是文臣,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名臣模板,是可以被無數清流讚許的存在!

  可惜身為宦官,他的光芒註定要被人潑上墨水。

  隨後汪直總鎮宣府、大同兩鎮軍務,掌握著西北十幾萬精銳,同時他還掌握著明朝最大的特務機構,以及執掌皇宮禁軍,可謂是權傾一時!

  就連吏部尚書的尹旻,見到汪直,都要下跪請安。

  但也正因為汪直日益囂張跋扈的姿態與朝臣的恐懼,成化十九年,二十二歲的汪直,在朝臣的不斷攻擊下,又因久居邊塞,與憲宗日益生疏的情況下,汪直被召回北京。

  隨後被貶謫至南京,年僅二十三歲便在御馬監養老,而後虎落平陽,又因小事連遭彈劾,由掌印大太監被降為了六品奉御,最終被罷職奪俸,黜為閒人。

  自此年僅二十五歲的汪直,突然消失在了記載中。

  而更令人驚訝的便是十五年後,明孝宗想起他後,將他傳召到了北京,僅僅這一個舉動,便引得眾臣惶恐,更有人憤而辭職,以死相逼,由此可見汪直的威名。

  當時南派文臣,首輔玩命的彈劾,而北派的文臣與軍中勳貴,卻是對汪直有不一樣的態度。

  但最終結局就是,與汪直交好的朝中大臣與邊軍將領,最終不是被貶嫡,就是被貶為平民。

  但史籍記載,汪直“竟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