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李雲龍 作品

第155章 鎧甲

  。。。。。。

  士兵的防護問題從古至今都一直伴隨著人類戰爭的腳步,和人類的歷史一樣長,從古代最早時期開始出現了鎧甲,在古代戰爭中,士兵們要面對各種危險的戰鬥環境。在那個時代,士兵們的防護措施相對簡陋,主要依靠護甲和盾牌來保護自己。

  護甲最初是由動物皮革製成的,後來逐漸發展為金屬鎧甲。金屬鎧甲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但重量較重,穿著不舒適。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鎧甲逐漸演變為更輕便、更堅固的複合材料,如青銅、鐵、鋼等。

  一直到火藥武器的出現,由於金屬製成的盔甲無法阻擋槍支齊射的威力,盔甲才慢慢地淡出歷史舞臺。

  但是,隨州一戰,二戰之中交戰雙方的士兵被敵人的各種壕溝加鐵絲網防禦體系阻擋,特別是馬克沁機槍被髮明使用之後,穿著布質軍裝的士兵們像待宰的羔羊一樣前赴後繼地倒在了敵人的輕重機槍和炮火之下,一場陣地戰,往往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而且大多打成拉鋸戰,戰爭多處於膠著狀態,僵局很難打破,形成了一個個絞肉機戰場,往往戰鬥之中,僅僅一天雙方就會傷亡數萬人,索姆河戰役中,為了推進幾公里,要留下幾十萬具屍體,整場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53.8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

  巨大的傷亡讓交戰雙方都無法承受,在一戰戰鬥後期,鎧甲重新回到了戰場上,為了降低前線戰損,各國都嘗試了不同方案的防彈衣。但受困於當時的材料技術水平,這類防彈衣基本全部以金屬為主。它們與古代連體鎧甲相比幾無創新之處,完全可以用"傻大黑粗"四個字來形容。

  為了能在一定距離外抵禦步槍乃至機槍子彈,它們的重量多在10千克甚至30千克以上,穿著人員活動能力極大受限。在當時的戰場上,幾乎只有機槍手、醫護兵、飛行員一類不需要過多機動行為的人才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