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李雲龍 作品

第151章 防彈衣和頭盔

  1942年11月,駐徐州的日軍十七師團和駐蚌埠的日軍獨立十三旅團在偽軍配合下,對淮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在敵人“掃蕩”的第三天,新四軍騎兵團就打響了反“掃蕩”的第一仗。在日偽軍駐守的泗縣和青陽之間的簸箕窯,騎兵團第三大隊從敵側後方向猛襲日軍,擊斃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官等多人,“雪楓刀”大放異彩。

  在此後的戰鬥中,騎兵團可謂是彭雪楓將軍手中的一張“王牌”,每到關鍵時刻都發揮重要作用,在抗日戰場上參加過大小數百次戰鬥,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立下了功勳。

  1944年10月20日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騎兵團,還創造了一個騎兵團殺敗國民黨一個騎兵師的傳奇,在戰鬥中,新四軍戰士的馬刀比敵人長,並且刀法犀利兇猛,不久便殺得國民黨騎八師潰不成軍,倉皇而逃。

  這種具有新四軍特色的馬刀樣式,最大特點就是刀身頎長,刀背輕薄,比青海馬步芳騎兵用的馬刀長10釐米,比日軍馬刀長5釐米,並帶護手圈,因而輕捷靈便,鋒利無比,實戰中,敵人的馬刀未到,我軍馬刀已劈中敵人。

  刀身刻鑄“42”和“雪楓”四字,激發第四師官兵奮勇殺敵的決心,戰士們親切地將此刀稱為“雪楓刀”表示對彭雪楓師長關懷騎兵團建設的感激和尊敬。

  新四軍四師騎兵團直屬隊指導員王開一為此編寫了一段快板:

  雪楓刀,明晃晃,千錘百煉是好鋼;

  一馬撲到敵陣前,勢如破竹誰能擋;

  殺了東西南北趟,好比關公斬蔡陽。

  因為現實中“雪楓刀”已經失傳,系統中一把“雪楓刀”製造所需的能量點比一支步槍還貴,可以製造一把輕機槍了,林楓製造了一千把雪楓刀,因為要表示對雪楓將軍的敬重,刀身一側還是寫上雪楓二字,另外一側林楓才改寫成“殺倭”二字,以此來說明這把刀是專門用來殺小鬼子的。

  選定了雪楓刀的製造後,林楓開始為騎兵營配備騎槍,考慮了一下騎槍這直接選擇蘇聯的pps-43衝鋒槍就行,衝鋒槍也先生產製造了一千把,子彈直接生產了一百萬發,在林楓的設想中新二團的騎兵屬於機動部隊,不是作為正面作戰的陸軍,在戰鬥中遇到敵人的時候用衝鋒槍直接對敵人進行火力壓制然後靈活機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