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開局撕毀回城調令 作品

第553章:都動起來了

  “什麼,省城也...”

  “嗯,前兩天我去了一趟省城,偶然間聽到有人討論這個話題,讓你爹給安副主任打個電話,讓他早做準備!”周揚道。

  王安國點了點頭,看向周揚的眼神多了一絲感激。

  他很清楚,這事兒如果由他爹提前彙報給安副主任的話,大小也算是個人情。

  別看這麼一件事兒,要是不知道的情況下必然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交代完這些之後,周揚沒有在縣局多做停留,而是直接開車向著村裡趕去。

  回去的路上,周揚一直在想出血熱。

  相比於鍾鎮南以及國內絕大多數的醫學專家,周揚更加的瞭解這種病的可怕。

  世界上最早的出血熱病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法軍隊裡,當時它叫做“腎水腫”。

  而國內最早的有記錄的出血熱病例,則出現在“9.18”之後的東北,當時叫做“松花熱”。

  從二戰時期起,“出血熱”在全球多國擴散起來,雖然早期名字不同,但“發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卻是其共同特點。

  比如說朝鮮戰爭時期,“聯合國軍”的士兵就深受這種可怕的傳染病的困擾,曾大量感染出血熱,其在軍中的死亡率曾一度高達13%。

  建國後,出血熱一直都是各級政府所頭疼的一種傳染病。

  相比於克山病,出血熱傳播途徑更加的隱蔽,且死亡率更高。

  整個60年代的十年裡,國內每年的出血熱病例都在千人以上,出血熱的疫區遍佈全國21省,綜合死亡率高達10.12%。

  這之後的多年裡,出血熱“死亡率突破10%”也成了常態,甚至於1969年的出血熱死亡率,竟接近了14%。

  而到了70年代,出血熱蔓延的趨勢更加的明顯,單單1972年國內的出血熱病例超過萬人,1975年出血熱疫區再度擴大,波及到了23個省,且病死率依舊沒有降下來。

  每個地方一旦發生出血熱,必然會伴隨著大量的失望,同時帶來的還有民眾大範圍的恐慌。

  在想這些的同時,周揚也在思考一個問題。

  塞北省會出現這種傳染病倒是不稀奇,畢竟已經證明出血熱的傳染源是老鼠,比如說被染毒鼠類糞便汙染過的食物和水、染毒鼠類汙染塵埃後的毒氣、染毒鼠類體表的寄生蟲都會成為傳播途徑。

  而塞北省本身就是國內鼠患最為嚴重的幾個省份之一,偶爾發生出血熱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