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 作品

第59章建設新港

從山岩上取下來的大塊石頭,若是過大,還會用鐵錘或者鐵釺劈開,然後用牛車輸送到海堤工地,一塊又一塊的壘砌起來。

海堤工地下挖了2.5米深,2米2寬,底層用石粉和碎石夯實,放置竹籠,再將大塊的岩石推下去,然後用混合灰勾兌成一體,達到混凝土的堅實效果。

鐵絲編織的竹籠,在裡面就相當於鋼筋的作用,凝結後將岩石砌築的堤壩形成一體。

所謂的混合灰,就是土灰和洋灰用2:1的比例摻合起來使用。

這是經過實驗得出的效果,不同比例的土灰和洋灰摻合起來,2:1使用基本上不降低多少凝結強度。

土灰主要是火山灰,燃燒後磨成粉的貝殼粉,石子,石灰加上煮熟後的糯米水製成,砌築的效果也非常好。

唯一的缺點,就是凝結太慢,在泗水這樣光照充足的條件下,也需要十多日才能凝結到最高強度。

加入洋灰之後,三日即可。

馮國輝帶著手下人在施工現場視察,這裡碼頭上的大片土地已經平整過,有一小部分墊上了火山灰,石粉和碎石子。

用老牛拖拽著數百斤重的石碾子,反覆碾壓,形成平整板結的廣場。

下一步,就需要用從山上取來的石板鋪砌,形成堅實耐用的碼頭廣場。

規劃中一千多米長的大堤,底層基礎已經修築了400多米,這部分泥土回填,只露出小腿那麼高的石砌大堤。

剩下的還在澆灌基礎,大概再有兩個多月時間,這些基礎將會全面成型。

站在岸邊

可以看到兩排大木頭向海中延伸,寬約6米多,長約70多米,全都是50公分直徑的筆直木料,一頭削尖埋入海灘裡。

距離海防大堤70多米,是落大潮時最遠的海水線。

每一根木料都深入沙灘4米多,相互間用卯榫結構緊密連接在一起,頂面用一尺厚的木板鋪砌,形成一條長長的木製棧橋。

在棧橋的前端

有十數根正在施工的木枓,這些一頭削尖的木料插在海水中,木料上還繫著幾根繩索固定,避免其傾倒下來。

在木料的頂端有一個簡陋的工作臺,只能容納6名土著苦力站在上面,他們需要合力抬起一個300多磅重的錘頭,一下又一下的將木頭砸向海中。

錘頭是一個石碾子,中間有洞,洞裡面穿過一根粗鐵棒,作用是防止石碾子滑落傷人。

這根粗鐵棒下端是一個鍋蓋那麼寬的平面套筒形狀,正好套在木頭的頂端。錘頭向下砸落的時候,也是砸在這個鐵器上。

施工起來發出“咣咣”的響亮聲音,在海面上不絕於耳。

根據此前划著小舢板探測的水深,棧橋至少要向前再修85~100米,才能夠達到淺潮10米的水深。

這樣的水深,可以容納六至七千噸貨輪順暢的進入卸貨,而不用擔心海潮退下擱淺。

馮國輝對碼頭的建設進度相當滿意,但洋灰的使用量驚人,西班牙商人帶來的210噸洋灰已經用去了大半。

好在馮國輝後續又訂購了500噸洋灰,最遲1~2周時間,就會用胡氏家族的貨船運達,不會耽誤工程進度。

負責碼頭營建的是一位華人老工匠,名叫鄭大安,此前沒有修建過碼頭,但修建過多座城池和大戶宅邸,經驗極其豐富。

“老安頭,若今後我在山頭上修建炮臺,那麼這岸上的倉庫修在哪裡為宜?”馮國輝一邊走著一邊問道。

鄭大安是經歷過數年長毛之亂的老手藝人,不是戰火波及,顛沛流離實在活不下去了,也不會拖家帶口下南洋求一條活路。

馮國輝這麼一說,鄭大安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想了一下,鄭大安回答道;

“東家,老朽猜測您可能是擔心到戰火波及,所以想尋一個穩定的所在。

恕老朽冒昧直言

若有這樣的擔心,那麼倉庫還是修在泗水城內為好。

城內據此頗遠,什麼樣的鬼佬大炮也打不到,豈不是兩全其美。”

馮國輝點頭說道;

“老安頭你說的對,在一些價值不那麼高的貨物,可以儲存在碼頭邊,畢竟這裡更方便裝卸,又是自家的地。

現成的苦力能把房子蓋起來,反正又花費不了什麼,又何必捨近求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