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118章 煙花三月

 到弘光元年三月為止,清軍在西北幾乎是大獲全勝,在此之前,在崇禎十七年年底的時候,清軍已經佔領了北直隸全境和山東全境,山西全境除西南一角之外幾乎全部淪陷。

 隨即,從正月初四開始,清軍乘勝追擊,對陝西各處發起猛烈進攻,誓要摧毀大順軍的老巢。多鐸和阿濟格兩路並進,十幾萬大軍從山西保德州強渡黃河,進入陝北,兩日攻下榆林,南路軍直撲潼關,十三天便攻下了這座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古城。

 李自成放棄西安,經藍田縣、商州,通過武關退入襄陽,同時不甘心自己即將失敗的結局,竟然放出話來,要水陸並進攻下南京。

 李自成進了襄陽,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原先盤踞在襄陽一帶的左良玉部被大順軍逼得無路可走,作為平賊軍的大軍頭,左良玉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竟然起了搶先奪取南京,自己清君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美夢。

 彼時的左良玉,雖然不敢跟大順軍正面交戰,但是左良玉麾下兵馬不下三十萬,雖然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但也有精兵數萬,從湖北地區沿著長江東進,聲勢極為浩大。

 左良玉拔營,讓南明朝廷大為震動,此刻南京正在爆發激烈的黨爭,太子案一案,讓南京人心惶惶,各黨之間的紛爭達到了頂峰。誰知道這個時候左良玉會東進,名義上的首輔馬士英急調江北四鎮二十多萬兵馬迎戰左良玉。

 可是這一動作卻被多爾袞看在眼裡,江北四鎮迎戰左良玉,清軍這時候不正好可以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多爾袞從順天府八百里加急給西征大軍,讓他們停止對大順軍的追擊,以漢軍鑲紅旗梅勒額真孟喬芳為陝西三邊總督,帶領一票清廷的西北地方軍政官員從事善後事宜,把多爾袞和阿濟格的軍隊全部抽調出來,雲集河南、山東一帶,準備南下攻明。

 清軍三路並進,主力是多鐸部,以明廷降軍和漢軍八旗為先導,實際兵力十一萬,號稱二十萬,從洛陽至商丘,旋即南下揚州。又有阿濟格領兵八萬,從陝西直接尾隨李自成的大順軍進入商洛和鄧州,隨時南下進攻襄陽,如果進展順利,可以直取江西。

 最後一路是由清軍駐紮山東的固山額真準塔率領,這一部兵馬較少,僅有兩萬人馬,但是明軍大部分主力都被左良玉和中路軍、西路軍吸引,準塔部可以沿著運河水陸並進,攻入徐州,順便消滅明軍劉澤清部,這一路是東路軍。

 別看準塔只有兩萬人馬,但這兩萬人堪稱精銳中的精銳,準塔麾下是正白旗大軍,攝政王多爾袞正是正白旗出身,正白旗是他的本家,跟皇太極側重兩黃旗不同,多爾袞上位後,小皇帝年幼,清軍的大部分資源都給了兩白旗,如今的兩白旗跟皇太極時期今非昔比,特別是準塔麾下的正白旗大軍,可謂是兵精糧足。

 三路人馬齊頭並進,直撲南明小朝廷,而此刻的南明,對即將到來的威脅根本沒有全面的認知。

 到了揚州碼頭附近,前方探路的小船倒是回來了,立刻有士兵上了旗艦,稟報道:“少帥,揚州城外有不少兵馬集結,局面有些混亂,不知所謂何事。”

 “哦?”鄭森和高衡對望一眼,都覺得有些奇怪。

 高衡立刻提議道:“不如這樣,大船全部留下,我們乘坐小船過去,只帶貼身衛士,帶上號箭,若是有什麼特殊情況,發號箭讓大船來接應也不遲。”

 鄭森點了點頭,覺得可行,眾人便立刻從旗艦下去,分乘幾艘小船,趕往揚州碼頭。一上岸,高衡便看到了揚州城外塵土飛揚,確實如剛才那個士兵所說,揚州城外怕是有調兵的動作。

 眾人穿著便服,從小船上牽下了馬匹,高衡衛隊的鎧甲和火銃暫時先留在小船上,他和鄭森每個人僅僅帶著十名騎兵做護衛,朝著揚州城的方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