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嚼糖 作品

第105章 為聲名鋪路

孔夫子喊停隊伍,扎氈帳,今晚就歇於此。

袁翻遠望,指著許多土屋的地方說:“住在那的農戶應該不少。”

孔夫子欣然應“是”,所謂教化,就是將禮、將詩、將樂等文化宣揚於民,令偏僻之地的百姓也能得到教育,以正風俗。

僕役們挖灶填柴,當炊煙升起,自會有鄉民前來。

“致同門。”郭蘊來找崔致,“正好,尚同門也在,我有件事跟你們說……”

稍後,崔尚去找奚驕:“奚同門,有件事……”

崔致找孔毨、崔遠:“有樁事……對,現在就去。”

袁翻看著一群少年人風風火火過來,笑呵呵道:“這是有重要事找你啊。”

崔致、孔毨在前,訓義學舍二十一名弟子齊向夫子、袁翻揖禮。

由崔致表述來意:“夫子,我們有一願望懇求。”

孔文中:“說吧。”

“我們想把夫子寫的《鄭風》篇筆記,以及我等給鄉民講詩的內容彙集,全交由袁官長帶去洛陽,再由袁官長交託給不同儒生,在洛陽各鄉野廣為宣揚。”

袁翻大讚:“妙啊,這是好事!”

孔文中的筆記已經是白話解析,但終歸不如諸弟子給鄉民講詩時,為了讓百姓都能聽懂,使用了更加多的日常用語,以及更貼近當地口音的土語。

因此崔致才說把夫子筆記與弟子講詩內容彙集。

孔文中鼓勵道:“你們既有這想法,就做好。”

這主意便是尉窈採摘野花時,跟郭蘊提及的要緊事。

作為重生者,尉窈知道洛陽急缺學館和儒師,這種情況還會持續若干年,但是各郡望世族很快就會抓住契機,輔導他們後輩中的聰穎者熟讀經傳,只要通一經,便會在洛陽迅速聲名鵲起,甚至入宮講學。

袁官長從洛陽來平城嘉獎禮儀教化,還與崔學館的遊歷同行,可見在《詩經》傳學方面,非常崇敬恩師。因此尉窈必須抓住這機會,只要訓義學舍在洛陽逐漸揚名,她為二十一弟子之一,恩師的嫡傳弟子之一,自然也會被人注意到。

一心想竊取筆記的胡烏屋還在絞盡腦汁,渾然不知自己好容易想出來的積攢聲譽之謀,已被尉窈以正大光明的方法獻給了任城王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