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戰異世之召喚群雄 作品

第942章妖帝出世唐皇現,生不逢時千古帝

  在自己無權無勢的情況下敢於發動政變,而且還做得乾淨利落,由此可見少年玄宗的英明神武,可以說在唐太宗後面的四代人中,終於有一個子孫遺傳了太宗的風範。

  而在這之後,唐朝各方面都達到了空前的強盛,可以說在封建社會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此時的中國絕對是世界上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此時的長安是絕對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據《舊唐書》記載,當時唐朝人口戶數達到960萬戶,5200萬人口,已經遠超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甚至超過了隋朝最盛之時的890萬戶、4600萬人口,與此同時,全世界的人口總數也才剛剛過兩億。

  雖然人口眾多,每年的人均糧食產量卻達到七百斤,這是什麼概念呢?

  在中國歷史上,這個人均糧食佔有量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2年才達到,而在整個封建王朝的大部分時間,人均糧食產量都不及這的一半。

  或許,從這個角度來說,唐朝以胖為美也是有原因的。

  當時西京長安、東都洛陽米價一石不到二百錢,布帛等生活必須品同樣廉價,百姓們人人生活富足,戶戶安居樂業。

  而全國各州各縣,倉庫裡都堆滿了粟米和布帛。收藏天下賦稅的長安“左藏”府庫,財物更是多入糞土。

  農業生產工具和水利設施的興建拓展了耕地面積,當時全國實際耕地面積達6.6億畝,當下中國為18億畝,人均佔有量為9畝,遠遠超過中國今日的人均1.4畝。

  同時開元時期商業也被鼓勵發展,當時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主要分佈在中國,例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等,尤其是長安城成為遠東、西域、中亞、波斯、阿拉伯乃至歐洲等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並且在這個時期,重新開通了封閉了幾個世紀的絲綢之路,到了李隆基執政中期,從長安一直到蔥嶺以西,直達波斯、大食甚至東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有大唐騎兵常年守護,其他少數民族皆不敢侵犯,商人旅者行萬里之路也不必攜帶兵刃防身,昔日荒蕪的河西、隴右地區,更如江南魚米之鄉一般富饒。

  由於統治範圍龐大,管轄民族眾多,解決好當時的民族問題也成為促進唐王朝強盛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民族問題上,李隆基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給予少數民族相對平等的地位,唐王朝的各類官職,除宰相之外,朝中其他官職包括國防軍政要職均向外族人開放。

  當時繁榮的長安城內,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波斯人、高麗人、阿拉伯人、日本人和羅馬人穿梭其中從商做官,長安的太學院也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學院,大批的留學生都在此學習,學成後有留在唐朝做官的,也有一部分將漢文化帶回國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唐王朝的文化傳播。

  

  經濟的繁盛自然離不開軍事的強大。當時之勢,大唐各鎮共有野戰精兵49萬,優良軍馬八萬餘匹,威加海內,滌盪八荒。

  回紇、渤海、新羅等藩國,契丹、奚、室韋等部族,皆臣服大唐,不敢二心,所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甚至,毫不客氣的說,開元盛世這個階段,就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巔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封建社會發展程度發展到了最巔峰。

  而作為了締造的這一盛世局面的李隆基,毫無意外,自然是擁有神級政治能力的。甚至,在神級政治之中,都是排在前列的。

  甚至,如果他可以早死20年的話那他就是標準的千古一帝,封建社會的眾多君主之中,和眾多開國皇帝爭一爭前五還是沒問題的。

  或許,一代偉人詩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的唐宗,應該會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之中爭議不斷。

  奈何,歷史上有太多的人是這樣,一生做了許多大事,最後卻落得晚節不保。

  特別是當君主的,你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晚年也變得暴政,漢武帝一生勵精圖治,晚年也做了不少昏庸之事等等。李世民、姜小白、康熙、高洋、朱翊鈞……亦是如此。這些人,都是標準的,早年有多麼賢明,明晚年就有多昏庸的代表人物。

  只不過,在這些人之中,李隆基似乎是最離譜的那個,在他的手中,唐朝達到了最巔峰,但是,也在一夜之間走入了深淵。

  “叮,平衡第六人,申公豹,武力,宗師。

  植入身份:道門元始天尊座下弟子,但因不受重視,且與眾師兄弟關係多有不睦,故叛離玉清,又拜入上清通天門人,聽聞玉清門人下山,故欲下山與玉清門人做對,機緣巧合之下被玄王肖平安奉為國師。

  投靠肖平安之後,多次邀請三山五嶽的高人相助肖平安,並幫助肖平安為首的反王聯盟發動對於大乾皇朝的再一次反攻。”

  “這肖平安該不會是要雄起了吧?”王羽在心中暗暗揣測著。

  別人或許沒這個能力,去申公豹那可就不一定了。

  一句“道友請留步!”,任誰聽了之後,都得迷糊上一下!

  在姜子牙興周伐紂、推進封神之際,申公豹三番五次的邀請三山五嶽的奇人異士來對付姜子牙和他的玉虛門人,如金鰲島十天君、趙公明、三霄娘娘、呂嶽、羅宣等等。

  這些人中,哪一個不是修為有成之輩?

  但是,卻偏偏都被申公豹忽悠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