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82章:闊別多年的德制軍艦


“遼河”級的實驗雖然算是1次大膽的突破,但也僅限於實驗,其成果或許要十年之後才能真正進入海軍的序列。

相比之下,左念微對蒸汽輪機搭配驅逐艦或雷擊艦的現實方案更感興趣。

這種誕生不久的新式艦種在發展的初期,從外觀和作用上,尤其是其龜殼狀的艦艏甲板,完全就可以視作放大並加強了火力後的魚雷艇。

在經過數年的發展,驅逐艦展現出其深厚的潛力,這也使得各國也對該艦型產生了1些疑問。

而東南的“老朋友”,德國就在這1條路子上走出了第1步。

德國海軍起步較晚,其造艦技術的發展最初也是從向法國和英國學習引進來起步的。

雖然在傳統的造艦領域比不上底蘊深厚的英法等國,但其強大的工業卻使得該國在戰艦建造上常有些獨特的想法。

驅逐艦,或者說“大型雷擊艦”,德國在向英國引進了該艦種之後走出了1條不同的道路,使得現代意義上的“驅逐艦”開始出現。

該艦就是德國海軍的s90號,她的整體性能並不出眾,但其做出的最大突破是摒棄了龜殼式艏甲板以及後方的小型指揮塔,轉而採取的高幹舷、長艏樓、舯部指揮塔的巡洋艦模式。

s90的設計始於1897年,剛剛經歷過日本問題和東南訪問的德國與結盟被拒的中國正處於密月期。

除了傳統的6軍和重工業部門,兩國的海軍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密切。

除了艦艇無線電、火控等高科技產品方面多有交流,在小型戰艦的建造方面,兩國也漸漸開始合作。

而s90就成為了第1項合作目標,德國從東南獲取了“建威”級的建造、作戰和改進經驗,而德國海軍也將s90的原始圖紙拿了出來。

此時的s90還未落於實處,因此並未受到兩國海軍的廣泛關注。

直至1898年初,1艘長艏樓型艦出現在福州船政局的造船廠中。

從這級艦起,東南海軍重新定義了“驅逐艦”這個稱呼,將原有的建威級、黃浦級全部劃為該艦型名下,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和雷擊艦的存在。

該級驅逐艦被命名為“餘杭”級,6艘艦均為杭州下轄城縣。全長72米,寬7.2米,吃水2.3米,設計排水量560噸,安裝兩臺蒸汽輪機,設計航速達到33.7節。

同時,該艦還擁有1定的遠洋航行能力,其採用了較高的幹舷,艏樓的長度達到艦體的3分之1,指揮塔位於艏樓後方甲板上。

由於該艦的設計是為了取代雷擊艦和魚雷艇的存在,所以其主要武備為兩座雙聯裝旋轉式457mm魚雷發射管和1座457mm水下魚雷發射管。

同時,驅逐艦自然還要發揮她驅逐魚雷艇的能力,所以艦上還有3門德制88mm速射炮和4門47mm速射炮,這也是東南海軍第1次在戰艦上使用德制火炮。

至於防護方面嘛……

能抵擋機關炮中遠距離掃射就行,這麼個小身板,操作比疊甲靠譜多了。

1898年稍晚些時候,其姊妹型s90也出現在伏爾鏗造船廠開工了,而這艘中德兩國聯合研製的驅逐艦的旁邊,則是1尊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