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63章:陸軍整軍計劃

  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比北京到漠河的距離還要短60公里。

  西安到伊犁的距離則有3200多公里,僅比伊犁到莫斯科的距離近100公里。

  在這樣的一片土地上作戰,缺乏開發的東北和地廣人稀的西北同樣是東南陸軍的噩夢。

  雖然以上地段環境要比西伯利亞要好得多,但顯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應付的,否則左宗棠西征時也不必這樣麻煩了。

  其次就是這些地方上的俄國兵力,不同於日本,一旦開戰,中國的西北和東北都將是戰場,而東北相對來說是中強俄弱,而西北則是俄強中弱。

  但這並不代表可以抵消了,俄國在西北擁有的優勢是遠大於中國在東北擁有的優勢的,所以如若戰爭不可避免,那就必須在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前結束這場戰爭。

  所以這個問題就要結合第一個目標一同解答了,因為東南要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列強,還有國內的敵人,只有完成國家的統一,東南才能夠抽出手跟俄國人掰手腕。

  這兩個問題共同考驗了東南陸軍的戰鬥力和動員能力。

  這就需要東南陸軍建立起可靠的兵員訓練計劃和高效的戰時動員體系,這是本次整軍計劃的重中之重。

  針對動員問題,東南陸軍司對兵制進行了改革,制定了三年兵役再轉為後備役的徵兵制,並在東南六省進行了全面的推行。

  同時,陸軍司還按照軍事區劃設置兵役站,加強對後備役的管理能力。

  針對軍隊戰鬥力的問題,除了加強訓練、保證裝備、後勤等方面,還有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事項——國民的貶軍思維。

  這一問題的出現是一個長久的歷史議題,在五代以前,中國文武不分家,許多時候尚武重於尚文,這就使得漢唐能夠雄踞中原,傲視天下,使四夷來朝。

  然而,自宋明以降,重文輕武政策改變了原有的狀況,在興文抑武的政策指導下,軍隊的地位逐漸降低,以至於出現“好鐵不捻釘,好男不當兵”這樣的俗語。

  而宋朝將罪犯刺配發軍隊政策又衍生出“賊配軍”、“小赤佬”等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