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49章:東南自保與沙俄陰謀

  合約中提到由左孝威擔任東南巡閱使,是因為左宗棠在入冬之後舊病復發,攻打鐵山時疾病日重,軍中軍務已經交給左念微統領,劉錦棠、劉坤一、魏光燾等人輔佐。

  不過,拿到章約的南洋即刻退兵,但卻沒完全退。

  南洋陸軍組建了第一混成團,抽調南洋第一師和第一混成旅的精銳士兵組成兩個特別混成團,分別駐守天津塘、沽地區和山海關,名曰“衛護京畿”。

  原本駐守京城的甘陝楚軍和第二、三混成旅則開拔向鴨綠江防線而去。

  如今翁同萬等人是完全把對日戰爭交給了南洋,朝廷一不過問,二不給錢,南洋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只要取得勝利就行。

  而北洋和朝廷原本準備的戰爭費用和修園子的錢則全部匯到了戶部,三千多萬銀元全部被翁同萬投入了新軍編練和維護。

  而北洋的人也很快就跟帝黨的那批人混到了一起。

  縱然光緒帝還在南洋手中,但南洋終究還是缺乏北方根基,即便是挾了天子,也難令諸侯,只能與對方打個平手。

  北洋陸師的各大軍統領,如聶士成等人在翁同萬的支持下請旨編練新軍,開始在京師附近練兵。

  陸軍效法德國,總練十二萬,分七軍,這七軍又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共四軍,稱為新八旗,每軍兩旗,由旗人擔任主官,漢人擔任副官、基層軍官和士兵。步兵武器選擇了德國的毛瑟1888式步槍。

  光緒帝比較中意的人選是鐵良、裕祿等第一時間投靠的滿人,其次是依克唐阿等滿人中少有的將才。

  第二部分共三軍,稱為北洋新軍,編制借鑑了帝德的二四三四,但總體上依然是舊的,只是在軍(師)下面加上了不算是組織的組織——翼和分統。

  軍下面分左右兩翼總統,每翼總統下設左右分統幫助管理營,但營依然是直屬於軍,分為前後左右四營。

  整體來說,北洋新軍的編制改革算是相當有魄力了,但所做到的地步,比江南楚軍還要差上一點。

  但北洋軍中還有不少有本事有野心的人,軍制是否會進一步變更也猶未可知。

  不過,在武器方面,北洋就要現實的多,北洋的衰落是可以預見的,未來財政的艱難也是可以預見的,所以北洋新軍果斷的選擇了物美價廉的國產的步槍和大炮。

  相比於北洋陸軍的宏大願望,北洋水師的軍官們就顯得有些身不由己了。

  為了保全實力,這些軍官們也不得不委身南洋海軍,但劉步蟾也明言,只會幫助南洋海軍對付日本,而且打贏日本就走人。

  對於海軍,左念微相對來說是寬容的,海軍人才培養不易,若非真的站到對立面,左念微還是想給本國多留點元氣。

  當然,對於被李鴻章包庇的濟遠艦管道方伯謙、廣武號管帶吳敬榮等人,左念微也絕不會手軟。

  1894年12月28號,海軍衙門改稱海軍總司,公廨設在江寧城西挹江門內,統管巡洋海軍。

  北洋水師五艘戰艦修復歸列,出海與南洋艦隊進行集訓,粵洋水師的兩艘廣元級魚雷巡洋艦(1125噸)和四艘廣豫級魚雷炮艦(710噸)也參與到南洋水師的魚雷艦隊的訓練當中。

  隨著東南和中央的矛盾逐漸平息,日本又開始著急了。

  日本速戰速決的妄想早已隨著大東溝海戰的失利和朝鮮北部戰事的失敗而幻滅,調解談判又隨著北洋倒臺而破裂。

  避戰保艦思想佔據上風的日本海軍已經開始指著陸軍的無能,並鼓吹放棄平壤換取與南洋的和解。拿著已經獲得的成果修養幾年,大力發展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