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23章:步槍、大炮、南洋海軍的岸防艦與…


                 海防大閱結束之後,北洋的最後一型防護巡洋艦也在伏爾鏗造船廠開建了。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海軍的大發展上時,左念微關注起了陸軍。

  從總體來看,陸軍發展比預想中的要容易一些。

  只是純粹的新式陸軍發展並不容易,只保持了四師三旅,共計七萬餘人,三個步兵師分別駐臺、駐閩、駐越,一個騎兵師則在蘭州駐守,三個混成旅分別在福州船政局、江陰軍港、舟山軍港、江南造船廠、徐州兵工廠、徐州鋼鐵廠等地,以團為單位活動,由於新式軍隊中戰兵只有一半左右,所以許多非戰鬥人員都偽裝在各地的工程局等洋務企業中。

  但半新式軍隊的數量就不少了,左宗棠以楊昌濬在江陰軍港內練的軍隊為藍本,練了一批楚軍嫡系,共計三萬人。

  另外南方還有各地部隊,如鄂字練軍、粵字練軍、桂字練軍,黑旗軍等數萬部隊。

  除此之外,西北還駐有一支楚軍,人數達到三萬,是專門用來防備沙俄的。

  與之相對的,北洋也有五萬淮軍,加上西山健銳營、八旗馬隊(黑龍江)、盛字練軍等共計十多萬部隊,南北加起來二十多萬的部隊就是清廷的根本軍事力量,其他的軍隊也就能維持維持地方治安。

  左宗棠所練楚軍,三萬人為一軍,分左右翼,每翼下轄三縱,每縱下有五營,構成基本的指揮體系,再往下的隊、什、伍就主要依靠士兵自己推選或組織了。

  這些部隊的訓練,左念微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實際上,那些新式陸海軍已經耗幹了左念微的心血。

  但在1889年初,徐州地方再一次給左念微帶來了三個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是徐州煤鋼總局解決了槍、炮鋼的生產問題,從法國引進的技術可以很好的生產合格的槍炮鋼。

  第二個是徐州兵工廠的75mm克虜伯野戰炮的仿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陸軍終於可以裝備自己的制式火炮了,這一型野戰炮進入生產線時,農曆新年還沒到,所以依然是光緒十四年,這型火炮也就被命名為光緒十四年式野戰炮,簡稱十四式野戰炮。

  這種野戰炮在性能、重量等方面均超過日本的70mm青銅山炮,可以預見,這些大炮將會成為南洋陸軍的中堅力量。

  第三個好消息,也是最關鍵的消息,就是國產步槍設計研發成功。這款步槍以左念微手繪的莫辛納甘步槍(基本只有外形和一些性能數據,內部結構基本不知道)為基礎,結合了曼利夏1888式步槍和毛瑟1871式步槍設計而成,由劉慶恩主持研發,小組內都是留歐學生和經驗豐富的軍工人員。

  劉慶恩在1886年赴法國學習軍工和機械,短短兩年時間,就以專業第一的成績取得了兩個專業的學位證,讓法國人也驚歎不已。

  歸國後,左念微就將他安排到了徐州兵工廠,開始了國產步槍的研發。

  最後,這款步槍被命名為光緒十五年式步槍,也被簡稱為十五式步槍或者劉氏步槍。

  十五式步槍口徑8mm,全長1265mm,加刺刀後有1668mm,全槍重3.8千克,為旋轉後拉式、彈倉供彈,彈倉容量5發,每分鐘35發。

  整支槍線條很流暢,長度也很長,槍身比較細,整體大小適中,一定程度上照顧了南方部隊兵員的需求。畢竟南方,尤其是兩廣和西南,並不像北方人那樣高大。書包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