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14章:江南紗廠與定親

  一是對官府不信任,二是對工業不敏感,一來一去,就讓左念微很難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只能引進南洋(東南亞)的資本。

  “這麼說來倒也是如此,兩江留銀十萬兩併紗機三萬八千錠,作官股四十萬兩,南洋銀行出銀二十萬兩,引南洋(東南亞)商股四十萬兩,合龍元138萬,如此安排,倒也還能接受。”

  張謇口中的南洋銀行就是原來胡雪巖的“阜康錢莊”,生絲大戰時,左孝威和左念微拉了胡雪巖一把,左念微提前告訴了胡雪巖意大利生絲豐收的事情,使胡雪巖不至於像歷史上那樣虧損千萬,把身家性命都賠進去。

  但這並不是沒有代價的,作為這筆拿命錢,“阜康錢莊”也就被左孝威收到了手裡。

  而在左念微的建議下,南洋銀行整合了幾家華人銀行,又藉助張振勳等南洋華商的幫助,建立了第一家華人的現代意義上的銀行。

  同時,這家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央行的作用。

  早在1877年,左孝威就曾上書朝廷,整頓幣制,並仿照西方的貨幣,搞了一套“龍洋”。

  不過朝廷在那時仍舊興致缺缺,並沒有給出答覆。

  直到隨著收復新疆、組建水師等一系列活動的進行,內外錢幣的交流越發的多了起來,單純的使用白銀的清廷也覺得自己虧了,所以在去年也開始討論起“龍洋”的應用了。

  但代清早已經是半身不遂的人了,地方和中央早就不同步了,和歷史上一樣,整個南方地區使用“龍元”的時間要比朝廷下決定的時間早上十幾年。

  龍元使用銀本位制,面值分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五等,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七錢二分,跟歷史上的袁大頭一樣。

  但現在銀價還沒跌,一英鎊大約相當於六元。

  只是在民間,由於多年來的習慣以及滿清官方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政策,大家還是習慣用“兩、錢、釐”之類的詞來指代。

  “如此巨大的股本,最後能辦的如何,可就看季直的了,實業興國呀。”左念微嚴肅的看著張謇。

  “放心,必定不辱使命!”看著左念微嚴肅的語氣,張謇也莊重的點了點頭。

  “廠房的建設與安全,自然有人負責,機器的事情,目前交由蘇州織機廠負責,他們所造的機器不比洋人的差,價格也更低,不必擔心,我已經派人去驗過了,屆時紗廠也可派人去驗收。”

  左念微所說的蘇州織機廠,是胡雪巖開辦的一家官督商辦企業,主要生產織布機,銷售給江南的一些地主和工場主,這些基本都是些小型的織布機,運行模式也與明朝末年的手工工場並無差別。

  左念微將這筆訂單交給胡雪巖,也是對他的一個鼓勵和刺激,想辦法逼著這老東西爆更多的金幣。

  “既然都這樣說了,那機器的事情就這樣吧。”張謇又和左念微討論了一些生產和未來銷售的事情,逐漸在心裡擬出來一個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