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81章:雷擊先鋒與帶刀侍衛

  這也說明了該艦的兩個主要用途,進攻時主要作為魚雷艇行動,而陪伴艦隊護衛時則主要發揮驅逐艦功能。

  東南海軍在驅逐艦方面的應用也有一段歷史了,當初建造的“建威”級魚雷炮艦事實上就可以被稱作驅逐艦,但由於魚雷艇未在甲午戰爭中發揮出真正的作用,該艦的驅逐艦功能就一直不太明顯,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事件內被作為通報艦使用。

  因此,對於雷擊艦這一近似艦種,東南海軍也在1896年初開工建造了一個單位,以便於與建威級進行對比。

  這一級雷擊艦被稱為“黃浦”級,以建造地上海的縣來命名,其規則與驅逐艦一樣。

  黃浦級共建造六艘,為一個作戰單位,排水量350噸,航速27節,常規武器為一門75mm速射炮和四門57mm速射炮。

  其主要武器,魚雷武器為兩具單裝可旋轉式18英寸魚雷發射管,沿中線縱列安放在後部的上甲板上。

  該艦的制型與福州船政局同期製造的立春級魚雷艇無異,基本是將對方放大了。

  而黃埔級與同期建造的“閩侯”級驅逐艦相比,兩者發揮的作用基本相同,但後者對於近海的雷擊任務而言,似乎有點大了,性價比降低。

  因此,在後續的發展中,黃埔級依然保持建造,在1897年6月開工建造了第二批雷擊艦,被命名為“江寧”級。

  但這批雷擊艦正在建造時,突然被左念微的一封電報叫停,隨後,一批蒸汽輪機被送到了江南輪機廠進行測驗。

  而世界第一艘安裝蒸汽輪機的軍艦就在黃浦江上誕生了,這是一艘廣左級魚雷艇,在改裝後更換了蒸汽輪機。

  然後,該艦在長江口跑出了39節的高速,而參與實驗的海軍官兵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準備駕駛這艘魚雷艇沿岸航行,北上至海州基地。

  於是,該艦在6月29號上午從長江口出發,僅用五個小時多便從上海航行至海州,期間蒸汽輪機表現良好,平均航速達到了40.3節。

  隨後,實驗人員又進行了一次往返測試,證明蒸汽輪機可以保持最高航速超過12個小時。

  這一數據震驚全場,海軍立即要求江南造船廠為江寧級雷擊艦更換蒸汽輪機。

  1897年10月,首艦江寧號下水進行海試,在航行中跑出了38節的航速,並保持該航速長達13個小時,成為了“世界第一艘安裝蒸汽輪機的雷擊艦”。

  蒸氣輪機的優秀表現讓海軍在其他艦種上動起了心思,海軍首先想到的就是速度為王的巡洋艦。

  在1896年6月,福州船政局內開工了兩艘防護巡洋艦,分別被命名為“閩江”號、“錢塘江”號,屬於十年擴張計劃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