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67章:大整鹽政(下)

  是人就離不開鹽,人可以不吃糖、不穿洋布,但絕不能不吃鹽,這鹽業就是聚寶盆,就是長青樹,穩賺不賠的買賣,沒有人能夠拒絕。

  而對於廣大的底層鹽業工人來說,鹽業公司可以為他們帶來更加規範的生產技術、環境和人身權益,有效提升收入和生活質量,是左念微最要爭取的“最廣大人民”。

  對於這幾類主要人群的劃分可以讓左念微更好的分化製鹽產業鏈,對於這些人的政策也不一樣,對於商人主要是導之以利,團結小鹽商和其他商人,孤立大鹽商。

  對於底層工人,左念微採取的是廣下基層,而這其中的工具就是建立基層政權。

  這些事情的辦理都需要時間,所以左念微也不急著讓他們做決定,而是放這些人回去好好思考思考。

  但在臨走之前,左念微也十分嚴肅的對所有人說到“這事關係著東南乃至整個中國的長遠利益,我絕不會輕言放棄,如果你們當中的一些人一意孤行,拒絕參加股份公司,拒絕服從改造,我也不會等他們,希望所有人都能嚴肅對待!”

  這段時間,左念微不會幹等著,先針對鹽政積弊,對一批官員和鹽商進行了處罰,包括槍斃等死刑,揚州的臨時法院天天開庭,逐一審判,這些動作頓時間讓全體鹽官鹽商人人自危。

  1896年1月,陸軍第三混成旅抵達揚州,將這場鹽業風波推上了高潮,在強大的壓迫下,鹽商們也不得不做出決定。

  1896年4月,在南洋銀行等一群早有經驗的企業的幫助下,中華鹽業總公司成功組建,稅務總司、工商司等多個部分的相關部門也開始進駐揚州,巡閱府也頒佈了一系列的鹽業相關法案,整個食鹽行業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但畢竟是草創,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逐步實驗,逐步推進改革,所以最近一兩年鹽稅規模不會有太大的增長,但鹽業卻可以得到很好的整治。

  在左念微處理鹽政時,東南巡閱府第一年的財政報告也出來了。

  1895年,東南巡閱府的財政收入是7000萬元(1000萬英鎊),僅比1894年清廷全國稅收低400萬元,可以說是驚為天人了。

  雖然其中有戰爭的影響,但東南的稅收能力也得到了考驗。

  除此之外,東南財政總司還在謀劃一場貨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