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49章:東南自保與沙俄陰謀


                 朝廷上說的這些其實都是屁話,不過是為了佔據大義,真正要實現南洋的目標,第一步需要建立一個自主的過渡政府,取得一塊自己的根據地。

  因此,南洋的軍隊在佔領天津之後並沒有撤退,反而還在增兵,第三混成旅也乘船登陸大沽口,並分兵前往山海關。

  而海軍方面則做了調整,將楚雄、楚泰、楚同、龍威四艦調往威海衛,防備日本。

  南琛號、南瑞號無防護巡洋艦(1900噸),元凱號、登瀛洲號練習艦(1200噸)進駐大沽口。

  南洋的動靜引起了朝中那群清流帝黨、酸腐文官的不滿,轉頭就將槍頭指向南洋,要求南洋撤軍。

  但南洋又不傻,本來幹這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斷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而且南洋態度也很明確,會談的地點就放在天津,張謇等人負責聯絡,左孝同負責主持會談。

  而從未有過政務經驗的光緒皇帝面對這件事情也十分難辦。

  而翁同萬對於眼前的情況看的很清楚,無非就是唐末藩鎮之格局,南洋不過是不想當安祿山罷了。

  “除了大義大節,他想要的儘可以給他。”翁同萬在私下裡便是如此言說。

  朝廷本來還在爭吵,但隨著第二混成旅二團佔領通州,朝廷上爭吵的聲音也小了下來,但依然未能吵出一個結果來。

  英德美等國公使奉勸清廷冷靜處理,而沙俄公使則鼓動清廷開戰,日本也通過自己的間諜力量推動雙方發生軍事衝突。

  但無論是北洋的諸位將領,還是依克唐阿、鐵良等滿人將領,都對與南洋作戰表示恐懼。

  新任直隸水師提督的廷雍也上書勸解。

  雖然雲貴總督瓜爾佳崧番和河南巡撫裕長表示要出兵勤王,但兩方兵馬均未動,滇軍止步於貴陽,河南則表示表示黃河河患未決,暫緩出兵。

  各地督撫按兵不動,南洋步步緊逼,面對這種情況,光緒皇帝在12月20號召開軍機會議,決定由鎮國公載洵、戶部左侍郎張蔭桓為使,前往天津與南洋合議。

  南洋並沒有提過於複雜的合約,僅僅說了八條,而且“絕無迴轉之地”

  而作為副使的張蔭桓卻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雙方在天津楚軍大營中談了兩三日,仍舊未有結果。

  12月25號,英美德三國公使聯袂而來,“協助”雙方調解。

  而在列強和南洋大軍的壓迫下,光緒帝也不得不同意南洋的要求。

  12月25號,雙方在天津簽署了一份章約。

  章約共有七點:

  第一,大清皇帝恩典,特准東南六省,即江、皖、贛、浙、閩、臺,試行自政,命左孝威任東南巡閱使,政軍度支與諸般事宜可行自主。

  第二,東南應恪守臣節,謹遵大清皇帝為君,不得怠慢典儀,不得違章典制。東南所治,歲獻銀元五百萬元,以為供奉。

  第三,東南巡閱使若有承繼,由現任指派繼任,並呈報朝廷頒旨,以此永為延續。

  第四,東南巡閱使治下諸項事務,協約訂立,悉由自行主理,朝廷不予干涉。

  第五,東南巡閱使治下駐防與官署,皆由自行設置,江浙閩等地駐防將軍一併撤去。

  第六,東南當為朝廷藩屬,屏護國家,宣揚朝廷威嚴,今日朝鮮戰事,應於半年之內結束,槍炮糧餉皆出東南。

  第七,為保北方軍務之安全,即日起,北洋之威海衛劃撥為巡洋艦隊之北方軍港。另,東三省、山東之築路權全權交由東南,建設所出全屬東南與東南所擔保之銀行、公司,所得利潤三成交戶部,三成歸東南,餘下由鐵路公司負責支配,或償付本息,或分予地方,或留存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