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40章:第一次黃海海戰(上)

  凌晨1時,銘軍的十四個營共七千人分乘九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部登陸。

  1894年9月18日,比歷史上晚了一天,在這個頗有意義的日子裡,日本聯合艦隊已經下定決心發動一場決勝之戰。

  上午8時,北洋水師定遠編隊,包括定遠、鎮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濟遠、馭遠、和遠九艘戰艦,在執行完護航任務後,準備返回旅順。艦隊分為兩個部分,由速度較快的馭遠、致遠四艦開路,定遠等艦壓陣。

  8時33分,天氣晴朗,開路的馭遠艦觀測手報告,右前方10千米左右發現不明煙柱,判斷數量超過十。

  8時43分,馭遠艦升起戰鬥旗,拉響戰鬥準備警報,與同行的靖遠艦開始變換陣型,轉換成一字橫隊,降低速度,跟定遠艦取得聯繫。

  十分鐘後,觀測手再次報告:距離目標五千米,敵艦隊分為兩部分,前面五艘敵艦在加速脫離本隊,後路艦隊數量為十艘。

  八時四十七分,觀測手繼續報告,稱距離目標三千米。話音未落,邊上的致遠艦已經按捺不住,率先開火,緊接著同級的靖遠艦也加入開火的行列,兩艦的大口徑前主炮開始了第一輪炮擊。

  而向馭遠編隊駛來的正是日本海軍的五艘高速主力艦,五艘戰艦以19節的高速,穿梭在北洋軍艦炮擊濺起的水柱中,相比於北洋艦隊,日本艦隊就要穩定許多,一直逼近到兩千米處仍未開炮。

  儘管這個時空,北洋艦隊沒了琅威理,但格雷森也是一個富有真才實學的教官,但由於北洋內部的矛盾,李鴻章本人不喜該人,於是格雷森在北洋建軍之後就一直被邊緣化,直到1889年重病,返回英國後去世,從此之後,北洋再未向英國僱傭過總教官,也是從1890年之後,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就一日不如一日,全看各艦管帶的態度,管帶好,戰艦就還行,管帶差,戰艦就完蛋。

  當雙方接近到兩千米內的時候,馭遠艦的觀測手才將五艘軍艦的名稱彙報給管帶林永升,從前到後分別是吉野、對馬、新高、秋津洲和八島。

  這幾艘軍艦,無論是速度、噸位還是火炮,都完勝馭遠編隊,日本遊擊艦隊中,航速最低的是秋津洲,航速19節,而馭遠編隊中,航速最快的是馭遠艦,航速18.5節,而致遠級兩艘艦已經由於鍋爐陳舊,難以承受最大強度的強壓通風,強壓下最大也只能跑到17.5節。

  吉野號,第一遊擊艦隊的旗艦,其艦長兼分隊指揮官為河原要一大佐。

  現年52歲的河原要一,作為江田島海軍學校第2期畢業生中的佼佼者,歷任多艘戰艦的副艦長、艦長,兩年前赴英吉利任武官,任內最大成就就是督造了自己如今的座艦,“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作為堅定的巡洋派,河原要一一貫堅持速度優先,吉野艦擁有恐怖的23節的最大航速,強壓之下更是能夠跑到24節。但這樣的高速不是沒有代價的,由於動力系統佔重太大,導致最後無法安裝203毫米火炮,只能在首尾安裝雙聯裝152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