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八十六章 禮壞樂崩

這些年,氣候逐漸變冷,原本半農耕半放牧半漁獵的戎人,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祖祖輩輩的棲息地,降雨量越來越少,原本可以種植糧食的土地,越來越不適合種糧食。

所以他們想要去更加溫暖的南方,去更適合種植糧食的中原地區。

氣候的變冷也影響了河濟之地,以前,河濟之地全是氾濫的洪水,根本不適合開荒。

但是這幾年,河濟之地因為降雨量的減少,洪水氾濫的頻率減少很多,一些沼澤開始消失,變成肥沃的平原。

在這樣的背景下,周王室威嚴越來越低,諸侯越來越不安分。

比如,齊國就蠢蠢欲動,公然斷絕對周王室得朝貢,還攻打周圍的小國。

起初,譚君並沒有重視來到譚國的翀子,但是當他的謀臣提醒他可以聯合欣國制衡齊國後,他這才重視翀子。

因此,譚國國君希望能夠跟欣國聯姻結盟,藉助欣國的力量抵禦齊國的蠶食。

覺悟不想捲入諸侯的紛爭,他婉拒了譚君嫁女的請求,毅然而然地向著齊國而去。

阿納負責駕駛馬車,卡雅在馬車中跟隨覺悟學習雅語。

當他們快要抵達齊國時,卻被一個騎馬少年攔住。

“夫子,帶我走吧,嗚嗚嗚嗚——”

覺悟一看,正是葛邑的那個少年翎。

“翎,你不是已經成為葛邑的卿大夫了嗎,這是何故?”覺悟問道。

“夫子,說來話長。”少年翎渾身是血,手臂上還受了傷,“先讓我進馬車歇息,我好累。”

覺悟讓翎進馬車休息,讓卡雅去駕駛馬車,又讓阿納去騎翎的紅棗馬。

翎將自己這一年的故事緩緩道來。

原來,一年前,也就是覺悟等人離開葛邑時,葛大夫剛好逝世。

葛大夫在臨終之際,最終還是把家產繼承給了侄子翎,而不是外甥演。

雖然演更像一位明君,但是外甥畢竟是外姓,血緣上不如侄子親近,所以,葛大夫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把女兒嫁給自己的侄子翎,而不是外甥演。

翎成為葛邑大夫後,天天帶著自己的堂妹遊山玩水、縱情享樂,把城邑的治理全部交給了葛大夫留下來的家臣們。

然而,翎很快就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