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 作品

第1192章 軍備(下)

當年這位身為朔州兵曹參軍的猛將在蒼頭河一戰立下大功,戰後卻棄職為魏嗣王李懷仁的親衛統領,這件事在代地不算是件小事,很多人都非常詫異。

當然了,張公瑾是心裡有數的,張仲堅早年就與李靖認識,李靖甚至企圖籠絡……但張仲堅卻選擇了李懷仁而得罪了李靖,才會選擇棄職。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張仲堅的正確,數年間,先有天台山救駕之功,後為魏嗣王麾下大將,歷涇州、原州、靈州三場大勝,覆滅梁國後實際統領靈州軍。

張公瑾至今還只是南樂縣候,而張仲堅已經爵封廣陵郡公。

“廣陵郡公調軍……”張公瑾小心翼翼的問道:“或是魏嗣王之令?”

“絕不是。”李靖平靜下來,他心裡有數,李善看似常常劍走偏鋒,但卻是個很謹慎的人,更不會為私人恩怨而有礙國事。

但這其中,不得不說,李懷仁是肯定起到了作用的。

的確如此,此時此刻,駐紮靈州靈武縣內的張仲堅接到了偏師已然回返的軍報後,點頭道:“調駐鳴沙縣。”

當年代州屬官中,就屬張公瑾與李靖的關係最為親密,當年的顧集鎮之祭,李善特地交代了,張公瑾、李靖兩個人沒有被允許參與,這也導致了上下將校對他們的排斥,這是一種無形的隔閡和反感。

而薛萬徹在天台山之變,仁智宮之變後,實際上他的太子嫡系的立場正在被慢慢洗刷,重新填補上的是魏嗣王李懷仁的背景,李淵、李世民最終將其調到代州出任別駕,不是因為他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愛將,而是因為是李善義結金蘭的兄弟。

張仲堅信得過薛萬徹這位曾經與李善並肩死戰的大將,但也怕薛萬徹貿然出擊而兵敗,所以才會遣派偏師駐守鹽州,與夏州成掎角之勢。

但如今薛萬徹遠走代州,調來的卻是張公瑾,張仲堅自然沒有必要留下這支偏師……畢竟靈州道、延州道是沒有上下之分的,相互之間不需要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