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 作品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密見(續)

李世民微微頷首,“他日倒要見識。”

“另一人乃趙國公蘇定方,驍悍多力,術略之奇,搏戰有勇,謀慮之決,他日若滅突厥,必有其功。”

李世民再次點頭,“蘇定方實有將才,擅騎兵急襲,有勇有謀。”

“另清河縣公崔舍人二子,雖才能平庸,但請殿下看臣的面子上,許其出仕。”

“不過小事,他日懷仁舉薦就是。”李世民臉上笑容依舊。

李善嘆道:“殿下他日登基,御宇天下,麾下良將如雲,謀士如雨,臣當悠遊泉下,安然度日。”

李世民似乎並不意外李善這段話,舉薦的都是李善的近人甚至姻親,這實際上是李善向李世民的承諾……以後你登基稱帝,我一定老老實實的,不染指兵權,不入中樞。

畢竟從資歷來說,李善差不多是秦王一脈中最淺的了,和凌敬一樣……但不同的是,李善軍中是有極強威望的,雖然李世民本身就是敵統帥,但也不得不考慮到自己入主東宮或者登基後,很難找到一個能戰功、威望上壓倒李善的大將。

與李善預測的不同,李世民並沒有擺出禮賢下士的模樣推心置腹,而是思慮良久才緩緩道:“天策府內,尉遲恭、張士貴、程咬金、尉遲恭均有軍略之才,尚有代國公李藥師、趙國公蘇定方,均為當世名將,更有淮陽王、任城王。”

“多年征戰,諸將均有建功立業之望,若舉國大戰,懷仁可安居度日。”

“臣遵命。”李善行了一禮,心裡鬆了口氣,這種承諾總比李世民許諾自己還能領靈州軍、代州軍來的好。

李世民笑著扶起李善,兩人心裡都有數,半年前李善出征之前那個夜晚,李善曾經說,秦王登基,當不類其他君主,忌憚有功大將,因為秦王本身就是敵統帥。

但現已經不同了,經過涇州、原州兩場大捷,李善如臂所使的指揮數萬大軍,淋漓盡致的展現軍略之才,從戰功角度來說,加上前年三破突厥,李善的戰功已經不弱於秦王了。

李世民的軍功保證了李唐的存活、壯大,打下了併吞天下的基礎,而李善的軍功使大唐不再俯首於突厥彎刀馬蹄之下,不能說誰高誰低。

此次會面之前,李善會不由自主的考慮,李世民會不會忌憚一個軍功不弱自己的宗室大將。

而李世民也會不由自主的考慮,以李懷仁如今的分量,還會向以前那樣堅定不移的支持自己嗎?

李懷仁會不會倨傲到向自己索要更多東西?

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雖然去年仁壽宮李淵中箭負傷,但並大礙,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升天的。

李世民欣喜的看到李善依舊保持著以前的態度,並且給出了承諾,蘇定方有大將之才,馬賓王有宰輔之才,那等於是李善既不會領軍為帥,也不會入三省為相。

太懂事了,實是太懂事了,李世民想了想,笑道:“但若有大戰,懷仁不可吝之。”

“但憑殿下指派。”李善敷衍了句,然後心裡一個咯噔,記得貞觀年間,諸多名將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也就李世民自己攻打高句麗,雖然不像楊那麼丟人,但也受了挫折。

李世民端起茶盞抿了口,輕聲道:“懷仁回京已有月餘,想必已然知曉長安局勢。”

“是。”李善端起茶盞並沒有入口,停留空中,緩緩道:“先詢崔公,後詢凌公,再到前些時日平康坊見了馬賓王一面。”

李世民忍不住笑了,“據說被崔公鞭撻?”

“哎,說起這事……”李善憋著氣,憋的臉都漲紅了,“如今崔公盡知內情,自然發現了馬賓王,明明書房裡都解釋清楚了,結果去了後院,當著母親的面,還有長孫伯母也場,居然拿起鞭子邊抽邊罵……鞭子都放袖子裡準備好了……”

“活該!”李世民笑罵道:“都快迎親了還去平康坊作甚,不知道換個地方,既然去了,也不應該留下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