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 作品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士氣可用

從戰事上來看,李神符坐擁數萬精銳,一共就打了兩場,還只斬首五百,換個將領,是肯定沒臉將這列為戰功的。

而生擒突厥大臣,繳獲頡利可汗戰馬、鎧甲……說出去那真是鬼都不信,可汗身邊的王帳兵至少數以千計,如果唐軍都能逼得頡利可汗卸甲棄馬了,那突厥騎兵還能掃蕩河東?

不過李善也懶得去管這些,至少半年前的那場大敗已經足夠證明李神符是個廢物了,只是唐初時期,宗室子弟,只要不是謀反作亂,李淵終歸是要給他們留個體面的……不然都不會將其換回來。

怎麼去處置李神符,那是李淵的事,但李善可以肯定,只要李淵還在位置上,李神符那是不可能起復了……兵敗被俘後放歸的將領起復,在唐朝是常事,比如裴寂、劉弘基、劉文靜、長孫順德,還有李高遷都是例子。

但李神符不同,他不僅將三州之地拱手相讓,而且還讓李淵、李世民以及半個朝堂都險些在天台山被梁軍一網打盡……說白了,如今朝中的局勢發生了逆轉,很大程度是源自於李神符的兵敗。

別說李淵、李世民了,怕是連太子李建成都要恨死李神符了……要不是這貨,自己的太子之位本來是穩穩當當的。

所以,李善才懶得去管李神符怎麼想,而是關注那位中年大漢,平原郡公段德操。

一方面是因為段德操是李淵的嫡系,深得信重,鎮守延州多年,不涉奪嫡之爭,另一方面是因為段德操的能力。

出任延州總管多年,每年都要與梁軍交戰,而大大小小那麼多場戰事,段德操從無敗績,數度大破梁軍,其中一次連梁師都本人都險些被陣斬。

雖然靈州一戰,聲名盡喪,但段德操本人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李神符這個主將葬送了絕大部分主力,副將難道還能力挽狂瀾嗎?

雄武有力,滿臉不忿……這是李善對段德操最直觀的印象,前者顯示了其的能力,後者顯示了其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