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 作品

第八百六十六章 理由(上)

中國古代,無論南北西東,耕田用的都是耕牛,耕牛在農業社會的地位是後人難以想象的,這幾乎與田地一樣成為不可代替的生產資料。

但李善不這麼看,他知道就在這時候,西方是用馬匹來耕田的,關鍵還是犁具,正好當時代州多的是不能上陣的劣馬,李善讓齊老三招攬了些工匠、老農鑽研。

直到去年末,回到日月潭的齊老三在試驗了幾百次後終於成功了,關鍵之一的確是犁具,但最重要的還是軛具,因為兩者的牽引力來源不同。

耕牛的牽引力來自於肩膀處,而馬匹的牽引力來自於前胸與前腿,所以軛具需要改制。

不過試驗成功之後,李善也不怎麼興奮,甚至壓根就沒想過要推廣出去,中國始終用耕牛而不是用馬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本。

耕牛的價格完全沒辦法和馬匹相提並論,就算是劣馬也比耕牛高的多……即使不被挑選為戰馬,也能在運輸上起到其他大型牲畜起不到的作用。

從整體上來說,關中缺耕牛,但也缺馬……因為耕牛不夠,就讓馬匹去耕田,一般人還真想不到這種方式。

而且如果用馬匹耕田,也只能侷限在北方,中原部分區域已經江南的水田,馬匹是派不上什麼用場的……南方有水牛,難道還能有水馬?

也就是因為李善這幾年依靠霞市、商路弄來了大批大批的馬匹,也就他有這個資格用馬匹來耕田……就連向來沉默寡言的張仲堅都私下說了,太過暴殄天物了。

打個比方,你想給某個人後腦勺來個狠的,但找不到磚頭,於是就從兜裡取出了剛剛花了大價錢買來的還嶄新的手機,還不是諾基亞,而是蘋果……

砸完之後還不算萬事,放在你面前的還有數以千計萬計的後腦勺,你兜裡能買幾個蘋果啊。

關於犁具的改制,李善也有點失望,在代州時候準備行軍屯的時候他弄出了曲轅犁,結果才發現……早就有了,雖然效率不怎麼樣,還是長曲轅犁,但還真是曲轅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