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 作品

第七百五十四章 議政與私心


東宮,顯德殿。

太子李建成端坐在上首位,面前擺著一張長桉,側耳傾聽尚書左僕射裴寂、刑部尚書鄭善果的講述,一旁的太子中允王珪、洗馬魏徵、詹事趙弘智等幕僚時而補充幾句,只有門下省侍中裴世鉅正在閉目養神。

李唐建國之後,李淵彷前隋建三省六部處理政務,中書承接,門下審封,尚書奉而行之,但在實際處理政務中,諸位宰輔也要受兩個人的影響,一位是皇帝李淵,另一位就是東宮太子李建成。

反而是秦王李世民雖然出任尚書令,天策府屬官封倫、宇文士及、唐儉出任中書令、中書侍郎、黃門侍郎,但實際尚書省的權柄主要握在左僕射裴寂的手中。

在宋、明、清時代,太子一般來說是不參與政務的,天天蹲在東宮畫圈圈,就盼著皇帝老子早日升天,但在北宋之前,太子向來是深層次參與到實際政務中的。

比如兩漢隋唐時期,皇帝經常外出巡視、避暑,而太子監國,處理政務。

畢竟當了七八年的太子了,一般的政務,李建成足能勝任,東宮的幕僚也有足夠的能力,只有兩儀殿議事之後,裴寂、裴世鉅這樣的宰輔,以及兼任太子左庶子的鄭善果才會來東宮合議。

“始皇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即刻統一度量衡。”王珪侃侃而談,“前漢、後漢再至東西兩晉無不如此,但三國分立百年,之後南北對峙數百年,導致如今各地度量衡輕重大小不一,的確需要一統。”

裴寂點頭道:“確實如此,前朝建運河,輸糧入北地以備攻高句麗,往往因為度量衡的原因,北地官員以此上告。”

李建成頻頻頷首,但對此還是有些猶豫,“以北地秬黍中等為準,長一黍為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

“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容一千二百個黍為龠,兩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

“關中、河東、山東、隴西尚可。”魏徵搖頭道:“但江南、嶺南、蜀中只怕難以推廣。”

其實大家都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兒,所謂的中等為準,實在是一個很模湖的概念……而且蜀中、江南各州都有著自己已經用習慣了的標準,為什麼要換一套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