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 作品

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次真不是我的錯(上)

同樣是尚未加冠之時,就屢立大功,力挽狂瀾,雖然李善懷仁舉義,處事溫和,但到了關鍵時刻,從來不避人後,鋒芒畢露,和李世民的確有相似之處。

而且他們也知曉,在與父親的關係中,李善和李世民也有相似之處。

但在凌敬想來,秦王李世民能在軍中有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於其親自領兵,甚至隻身犯險的屢次作死……李善如此藏拙,無非是不想搶了李世民的風頭。

這種心理狀態非常微妙。

但可惜這次凌敬猜錯了,李善真的沒有藏拙,而且張公瑾、張士貴都在密信中或有意或無意的提到了這一點。

“按照路程算,如今永康縣公應該快抵達陝東道,不知是走飛狐口還是太行徑。”房玄齡隨口道:“若是飛狐口,約莫要遲幾日,但無論如何,五月中旬,懷仁應該回長安了。”

走飛狐口,那就是走河北這條路,再從定州飛狐口入蔚州,轉而南下抵達代州,走太行徑那就是直接入河東,不過前一條路能走水路,後一條路大都是步行。

房玄齡笑道:“不知宗正少卿……凌公,懷仁如何思量?”

“雖得陛下重新列入宗室,冊封郡王,但不過黃口小兒罷了。”凌敬毫不猶豫的說:“如何能出任宗正少卿一職?”

李世民和房玄齡交換了個眼神,這個答桉是在他們預計之內的,說得好聽點,李善是不想踏入裴世矩佈下的口袋,說的難聽點,李善此舉顯得有點油滑。

原因很簡單,秦王一脈,呃,主要是李世民,其實是很需要一位站在他這一邊的宗正少卿的。

僅僅是執公而斷,也能替李世民挽回不少分數……自從尹德妃之父尹阿鼠毆傷杜如晦一事後,李世民在後宮嬪妃中的名聲相當的不好。

不過,李世民也能理解李善這個選擇,誰知道裴世矩後面還埋伏了什麼,就這麼一腳踩進去,一個不好就是滿盤皆輸。

在這個時代,君與臣,並非主與奴,雙方即使站在一起,也是有各自的立場的。

李世民也習慣了……這個時代有世家門閥,等“天街踏盡公卿骨”之後,同樣還有文官集團、宦權、勳貴等等。

沉吟片刻後,李世民看向凌敬,“回朝任職,雖是陛下任命,吏部挑選,但懷仁屢立大功,只要不逾越本分,有三姐相助,當可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