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宴 作品

戰死沙場的真相

老者聲淚俱下地講述:“白家軍進城後,在抵禦北燕人的同時,處置了那些欺凌百姓的官兵,並將他們搶走的錢財歸還給我們。”

“雖然大人們個個是文人,可行軍打仗卻沒有文人的柔弱,北燕大軍久攻不下,平城

也得以維持安寧。”

“直到李賢昭從獄中逃走後,事情就都變了。”

“自打那會子起,也不知怎麼回事,只要北燕大軍一攻城,這城中的百姓便會在白家軍去抵禦敵軍時接連失蹤,到最後人數竟高達數千人。”

“有一日白大將軍忽然率兵從南門而出,帶著約莫三之有二的人馬趕往陰山,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直到平城被攻破,北燕賊子將所有活著的守城將士帶往陰山斬殺,我們才知曉,原來白大將軍與他帶出去的將士們,都在陰山陣亡了。”

“也就在那時,我們得知白大將軍前往陰山,是為了解救那些失蹤的百姓。”

“可就在白大將軍前腳剛走,李賢昭的士兵趁白家軍人手短缺,從牢獄中逃出,他們不僅與北燕人裡應外合,還趁機大開城門放北燕人進來!”

“那些可惡的北燕賊子,剛入城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整座城洗劫一空。”

“人不是人,命不是命,在這座城活著的百姓們,生不如死啊……只是錢財被洗劫也就罷了,就連糧食也被收刮乾淨。”

“大夥兒已經許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我們日日盼,夜夜盼,就是盼著還能再有像白家軍一樣的軍隊能解救我們,沒想到竟讓我們給盼到了白家軍。”

聽老者說完,白明微震驚得無以復加。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收復姚城時,百姓們似乎對白家軍沒有什麼太多的感情

,而平城被收復後,百姓沒有歡呼雀躍地迎接大軍。

原來白家軍未曾去過姚城,而平城受過自家人的壓迫,所以百姓們才不敢出來,直到他們看見白家軍的軍旗。

她難以置信:“原來我的父叔兄長不是敗走陰山,被困全殲麼?”

老者連忙擺擺手:“這怎麼可能?白家軍怎麼可能會敗走?白家軍人人都是好漢,白家的幾位大人個個都是英雄。”

“他們怎麼可能會敗走?要不是為了救那些失蹤的百姓,白大將軍也不會出城。”

“要不是李賢昭的那群混蛋兵,就算當時平城只有兩萬人馬,白家軍都不至於失去平城!”

原來父叔兄長從未敗走陰山,原來他們不是敗走被困。

哪怕在最後一刻,他們也沒有撤離。

他們是為了百姓而死,並非像京中得到的消息那般,是因為用兵不善,從而導致全軍覆沒。